English

澳种族骚乱的背后

2005-12-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戴军 我有话说
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发生的种族骚乱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事件中,一些中东移民家庭遭人袭击,一些黎巴嫩裔人被打伤;伊斯兰社团机构的办公室被人涂鸦;一些手机短讯也在号召人们起来“
砸烂中东人的狗头”。

事件发生期间,有关方面就开始理智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澳穆斯林社区领袖要求本族群年轻人克制守法,呼吁社区联手实施周末“内部宵禁”――父母管住自家的孩子不要上街,社区青年晚间不要外出聚集,以避免引发更大规模骚乱。60多个中东社团还联合组成一支“特别工作组”,上街劝阻意欲聚集闹事的中东裔青年。值得称道的是,上述在克罗纳拉海滩原本互为对头的两帮年轻人公开表示握手言和,不再参与冲突骚乱。

正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首脑会议的澳联邦总理霍华德表示,这起打架斗殴的治安事件与种族主义无关,不要将其复杂化,澳洲的国际形象不会因此而被玷污。果真只是“两伙流氓打群架”那么简单吗?在事件的演变过程中人们看到,参与骚乱的双方大多是十八九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悉尼先驱晨报》对这次主要针对中东裔移民的暴力骚乱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近30%的人认为此次骚乱有种族主义的因素,25%的人认为年轻人的愚昧盲从和冲动起了主导作用;警方指出,骚乱人群中混杂着不少“新纳粹主义”和“白人至上组织”的成员从中煽风点火、激化矛盾。骚乱中充斥着煽动性的种族主义言行。一名打扮成“新纳粹”模样的白人青年光着膀子,胸前用粗笔写道:“我们是生在这儿的,你们是飞到这儿的”。一位50多岁的澳籍黎巴嫩人气愤地对记者说,“什么叫‘澳洲是澳洲人的澳洲’?谁不是澳洲人?我入澳籍的时候这些二三十岁的毛头小子还没出生呢!我看他们想说的应该是‘白人的澳洲’”。

从最初的冲突演变成今日的骚乱,某种程度上来讲与澳主流媒体也有着脱不开的干系,媒体报道中始终强调是“黎巴嫩人”打伤了白人,后续报道中又多次暗示“族群冲突骚乱将不可避免”。在以往的犯罪新闻报道中,通常对白人罪犯不会特别指出其肤色,而外来族裔人士犯事则无一例外注明其族群归属,久而便造成一种有色人种高犯罪率的公众印象。

澳大利亚是个移民国家,历史上曾大规模引入欧洲移民,上世纪70年代中东战乱时又开始吸收包括黎巴嫩人在内的中东移民,此后又引入东南亚移民。自上世纪70年代工党政府摒弃“白澳政策”后,在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大环境下,一些不和谐因素虽被遏制但远未根除,在有些澳人的心目中实际上仍是将“澳洲人”分为三六九等,如何根除人们头脑中的“种族差别”的确是澳洲全社会必需面对的长期任务。

(本报堪培拉12月1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