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庆云(中)正在规划延安民兵预备役建设。田义伟摄 |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又有许多共产党人在这里传承延安精神。延安军分区司令员薛庆云,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为百姓办实事
1993年4月,薛庆云来到延安。他沿着开满山丹丹花的小路,细细看了一遍“七大”会址、枣园等革命旧址,做了一次“入延”自我教育。他说:“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最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自此,每年开春,他都要和军分区党委“一班人”一起帮军分区挂钩扶贫的新窑则村谋划致富办法。他们带领乡亲修整高标准农田500余亩,使人均良田达到1.5亩;盖起希望小学,新建自来水设施,还为村民安装闭路电视。现在,这个村人均年收入已由过去的不足500元提高到去年的1800元。在帮扶活动中,薛庆云得知村民方志华一贫如洗的困境,立即动员机关干部捐款4000多元,给方志华的孩子治病;又自己掏钱买了2头母牛帮助方志华增加收入,还帮他家建起3孔崭新的窑洞。如今,方志华已走出生活的困境。他还资助贺玲玲、拓帅两个穷孩子上学。
延安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薛庆云带领分区官兵主动承担13条基础最差、难度最大的小流域治理任务。目前,全分区13条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其中11条被评为优质工程。
当士兵的靠山
薛庆云爱兵像爱自己的孩子。
军分区战士贾卫斌的家与邻居发生纠纷,他想请假回家与邻居评理,可有关领导怕闹出事来,没批准。无奈中,小贾试着拨了薛司令的电话。薛庆云正商议抗洪抢险演练的事儿,虽然很忙,但还是耐心听完小贾诉说,立即派人去小贾老家商洛帮助处理纠纷,使小贾安心。
“让兵在遇到困难时有所依靠”,薛庆云始终这样要求自己。公勤班宿舍的高架床需要维修,战士洗澡的水温不高,战士喝的开水供应量不足等,他发现一个就解决一个。他怕战士吃不好,就建议炊事班给每个战士每天加一个鸡腿、餐后加一份水果。延安冬天寒冷,他怕冻坏战士的身体,让有关部门给每个战士多加一床棕垫和一床褥子。
2001年7月,上级要求延安军分区新建一片“延安八一纪念林”。有人建议购苗、挖坑、栽树同时进行,赶在“八一”前完成任务。薛庆云听后不赞成这种盲目赶进度的做法。他说:“这样做很难保证工程质量,且会让官兵出很多冤枉力。”他请来专家科学制定植树方案,不仅保证植树成活率,还节省劳力3倍多。
一心为公写忠诚
薛庆云在延安工作了13年,多次立功受奖。和他资历相当的同事,有不少人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但薛庆云从不为这些问题分心走神。他不图名,不为利,一心扑在部队建设上。他组织制定《民兵应急分队训练3年规划》,带领“一班人”总结的“布局跟着任务定,结构随着战场变,编组围绕市场走”的民兵预备役建设经验,在兰州军区民兵预备役工作改革调整会上引起热烈反响。近年来,延安军分区先后有9个人武部、14个基层武装部和26个民兵连队分别受到解放军总部、兰州军区和省军区的表彰。2001年,为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分区决定建设指挥自动化系统,构建军分区指挥自动化网络平台。面对自身技术力量薄弱和建设经费短缺等问题,部分官兵产生了畏难情绪。薛庆云统一大家思想,不到一年时间,机关和各县(区)人武部就完成了局域网建设任务。他亲自组织机关人员研究设计库芯结构,按计划完成由军分区自主设计的综合作战数据库,实现资料共享、数据检索自动化。目前,一批作战指挥信息查询,各类评估等先进软件落户指挥网,成为分区国防动员、作战指挥保障和应付突发事件能力的“倍增器”。2003年7月,军分区被上级评为“指挥自动化建设先进单位”。
由于长期劳累,薛庆云患上严重的颈椎增生,医生建议给他买一个牵引架。但当他知道这需要2000多元钱时,便请锅炉房的师傅焊了一个简易架。近年军分区机关各方面的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家属楼新盖了两栋,可薛庆云和其他分区领导仍然住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平房里。
薛庆云高尚的人格赢得官兵和群众好评。近年来,他被兰州军区、省军区评为“优秀领导干部”,两次荣立三等功;又被总政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