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之路,我们看到作为电影第一生产力的电影技术发展迅猛。时值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就中国电影技术发展历程采访了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原总工邸世杰、鲍林岳同志。
喜逢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回顾中国电影从诞生、成长到繁荣的发展道路,请谈谈中国电影
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了,可是在旧中国却没有发展的机会,电影市场大都被外国人控制,电影工业也是步履艰难。全国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电影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953年,电影技术工作进入了有计划、大规模的发展阶段。电影工业从无到有,先后在上海、南京、天津、哈尔滨、保定、无锡、辽源等地建立了电影机械厂、胶片厂。科研工作也陆续见到成效,逐步缩小了与世界电影技术的差距,并在有些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上世纪50年代,国外出现宽银幕电影,不久,上影在1959年就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电影故事片《老兵新传》。1960年春,上影的技术人员根据中国电影科研所研制的双机偏光法拍摄了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到上世纪60年代,中国电影的特技摄影人员已能运用背景放映机、高速摄影机、逐个放映机、活动马斯克摄影机和红外线幕等设备来拍摄一些特技镜头。
上世纪70年代,前景放映合成摄影技术、空间成像合成拍摄、遥控飞机舰艇模型拍摄及遥控烟火引爆、使用光学印片机制作特技镜头等手段已广泛被各电影厂采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照明光源的改进引起了电影照明的布光方法的改变,为增强拍摄艺术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如今,我们的电脑特效也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很多国产大片都能够逼真地营造出艺术氛围,上天入地几乎是无所不能。
作为发展电影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请谈谈我国电影科技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电影科技队伍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电影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1950年,中央电影局在南京举办了全国电影放映训练班,来自全国的1886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这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放映技术人员,他们结业后奔赴全国600个电影放映队,为实现全国范围的电影放映网奠定了基础。这些学员都先后成为我国电影发行、放映、制片、电影教育战线上的骨干中坚力量。此外,1950年9月,在北京创建了文化部电影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该所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曾多次派遣留学生和实习生赴前苏联、民主德国和前捷克斯洛伐克学习电影技术与电影摄影、电影录音。这些人归国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成了骨干力量,为其后的电影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1世纪的电影正在世界范围发生着一场根本的变革,数字技术全面介入了传统电影的制作、发行及其传输领域,并影响着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请谈谈我国数字影院的发展。
数字化是电影自诞生以来的最大的一次技术变革、最大的一次发展机遇和最大的一次严峻挑战。与传统胶片放映相比,数字放映主要有三大技术优势:首先是影像上没有因载体反复放映而积累的灰尘、划伤等,画面永远是清洁的;其次是数字设备集成度高,影像没有因机械放映导致的任何抖动、闪烁。第三是不会产生因长时间灯光照射影像而造成的褪色,影片永远亮丽如新。数字化传输过程没有明显的质量损失,观众可以看到相同质量的影片放映效果。除此之外,数字电影省掉了拷贝洗印环节,既节约经费又有利于环保。数字影院放映技术可以利用数字加密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追查和防止盗版,有利于影片内容的版权保护。数字影院网络化可以实现节目资源共享,有利于多厅放映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卫星传播或者高速网络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节目的实况转播,为影院的增值服务拓展了空间,或利用本地存储系统实现交互式非线性播放,探索出新的影院经营模式。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影院的建设,自2002年起开始建设数字影院,同年7月已有13家数字影院投入使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推行政策。国家广电总局在印发的《数字电影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2004年底建成100个高标准的数字放映厅,力争3―5年内建成500家以上标准统一、形式不同的数字电影放映厅,使数字电影院线成为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主流。目前,我国已建成数字影院186个,今年年底有望超过300个,数量跃居世界前列,其中,中影数字院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院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