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集聚效应洼地效应经济效应

2006-01-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刘振明 温红彦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走进江西省新余市,就像走进民办职业教育的百花园,渝州高级职业学校、赣西高级职业中专学校、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新余财税金融中等专业学校、新余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等等,民办学校招牌林立,被教育部专家誉为民办职业教育领域的“新余现象”。

学子在这里集聚

在许多人

的眼里,认识新余是从认识新余的民办职业教育开始的。在这个人口110万的工业城市里,每年9月新学期开始,一列列、一车车满载天南地北学子的火车、汽车穿流而至,构成一道独特的求学风景线。目前,该市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3个,在校生总数近7万人,教职工3800余人,固定资产达5.6亿元,校园占地面积4500多亩,在江西省率先实现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目标。

1999年毕业于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管理专业的张海道,现在已是一家电子公司的老板。他说:“当初选择新余,就因为这里民办学校众多,设置专业丰富,可选择的余地很大。就好像来到了职业教育的超市,总会有自己满意的专业。”

新余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该市各民办学校设置专业灵活,学科丰富,不仅充分满足了学子的求知需求,也充分适应了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新余现象’的集聚效应。每年三四月份,各大校园就有来自广东、福建、上海等沿海城市的企业前来招聘人才、挑选人才。因此,新余不仅是门类齐全的教育超市,也是拥有各类专业技术力量的人才超市,每年有3万多名各类专业毕业生从新余走向全国。渝州学院招生委员会副主任余卫国说:“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面向市场、贴近市场,可以说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设置什么专业。目前,学校有本科、大专、中专、职高、大专进修以及全系列技术培训等6种不同层次几十个专业,完全可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

新余能够产生经济学的“洼地效应”,吸引长城内外的学子纷至沓来,不仅因为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教学专业,还有低廉的收费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是目前新余规模最大的一所民办高校,该校的办学经济原则就是坚持低成本价而略有节余,其收费标准在全国同类同层次民办高校中是最低的,即使与西部不发达地区同等民办高校相比也低出近一半。而同时,该校采取“奖、助、补、减、免”等系列办法扶助贫困学生,累计超过500万元。

赣西学院院长詹慧珍说,该校每年用于资助、救济贫困学生的经费都达5万多元,有时达10多万元。她告诉记者,该校曾资助一位来自江西永新老区的贫困生,不仅免费供他上学,还动员全校捐款解决他的吃、住等生活问题,使他圆满完成了学业,如今成为东莞一家台资企业的技术骨干,年薪达4万多元。她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倡导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就要表现在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上,为他们创造最好的发展空间,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以民办教育带动社会经济

在抓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如何结合实际抓好民办教育工作,使之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新余市的经验做法是,把民办教育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机制,加大扶持,做好服务,为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造势助威,加油鼓劲。该市领导多次到民办学校考察,反复强调,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从1995年始,新余市就把职业教育列入新余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1月,市委、市政府又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城作为全市十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可以说,这是该市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据统计,多年来,全市累计在城区划拨出让土地近4000亩,全部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民办教育的发展,增强了教育反哺城市的能力。赣西学院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失地农民举办裁剪、缝纫、驾驶、种植等专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而直接的经济效应,更是有力地促进了新余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据估算,该市得益于发展职业教育,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3000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