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去年3月提出,俄输乌天然气每千立方米价格应为160美元
从俄方面看,通过“天然气之争”旨在实现如下目标:一、通过能源优势实现强国目标。1月1日起,俄开始成为“8国集团”主席国,俄总统普京已把能源安全确定为今年8国领导人“圣彼得堡峰会”的最主要议题,通过对乌“祭刀”,显示俄能源外交实力。二、震慑独联体离心倾向。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背景下,独联体成员国却渐行渐远。俄此举在于警告它们,俄今后将不再为“反俄”国家输血。三、遏制乌克兰“西化”步伐,尤其是阻止乌加入北约。俄期望让乌认识到“加盟入约”、疏远俄将付出高昂代价。四、提高经济利益。按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欧洲市场价格,俄每年可多收入数十亿美元。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乌的经济命脉。俄“天然气工业”总裁米勒曾暗示,如果乌同意俄企业参与管理乌境内管道,则俄不排除继续以优惠价向乌供气的可能性。
乌克兰认为,“天然气之争”是新的“民族独立保卫战”。在经济方面,乌2005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不会超过3%,在独联体国家中最低。一旦接受俄的要价,对乌经济意味着雪上加霜,每年要多支付几十亿美元天然气费用,从而会加大乌工业成本,使产品出口竞争力急剧下降,使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在政治上,乌议会今年3月将举行选举,亲俄的乌前总统候选人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在目前民意调查中领先。尤先科如一硬到底,则可转移选民的怨恨。在外交上,乌不断渲染“天然气之争”并非因单纯经济因素,还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俄的做法旨在阻止乌奉行“民主”和融入西方,为维护乌国家荣誉和在美国眼中的地位,无法妥协。
然而,俄乌此番争斗,两国均难称赢家。谁笑到最后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还要看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意志。停供天然气,对俄来说,意味每天少收入上千万美元,还得忍受乌“截气”窘境;对乌而言,面临停工停产困境,“截气”已使国家声誉受损。乌的回应策略风险太大,难以实施。乌总统去年底曾威胁说,一旦俄“关闭阀门”,乌将提高俄黑海舰队驻克里木半岛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费用。但专家认为,此举会引发乌俄全面对抗,甚至废除1997年乌俄达成的一揽子协议,其严重后果可能是,俄将向乌提出重划边界,要乌归还克里木半岛,而北约不会吸收一个与他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加入。
这场纠纷,还涉及第三方,那就是欧盟。欧洲天然气供应已因这场争端出现短缺。欧盟1月4日将在布鲁塞尔开会,不排除参与调解俄乌天然气纠纷的可能性。当然,欲解决纠纷,最关键的是俄乌都要作出妥协。(本报莫斯科1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