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胶州自发组成五十多家“庄户剧团”

2006-0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赵法文、殷学金 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本报青岛1月14日电这两天小北风刮得正紧,胶州市胶东镇小西庄的张成启家里挤满了人。“正排练过年演出的戏呢,”张成启笑眯眯地告诉记者:“现在就有人上门定戏了,主要是周围几个村庄,也有青岛周边崂山、城阳的。”在当地十里八乡,老张的胶东柳腔剧团是出了名的,要想听戏还得提前预订。

西庄、南庄的柳腔、大麻湾三村的茂腔、大店的京剧、小沟崖的秧歌……这两年胶州农民自发成立的庄户剧团已经有50多家,该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冬明春将组织这些庄户剧团分片调演,为农民送去精彩的大戏。

胶州是同时汇聚茂腔、大秧歌、八角鼓三种地方文化的县级市,这些传统文化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有一首顺口溜可以佐证:“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但在没成立剧团以前,秋收后的农民晚上除了看电视、打牌便无事可做。最近一两年,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纷纷成立剧团、秧歌队。张成启本是农机大户,生活富裕悠闲,唯一的爱好就是听柳腔。2000年,他在村支部书记吴传之等当地私营大户的支持下,七凑八凑没用三天就组建起了胶东柳腔剧团。他当常务副团长,主要演员是老伴、两个女儿、两个女婿、亲家。剧团刚成立,他就率领一班人不分白黑赶排戏,什么《火龙记》、《西京》……边排边演,硬把剧团搞得红火起来。

据悉,为让健康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主阵地,胶州市文化部门派出专业演员,指导各村剧团、秧歌队的演出。这些庄户剧团大多由三五十人组成,表演形式有京剧、茂腔、柳腔、秧歌、小品、快板等,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罗衫记》、《赵美蓉观灯》等传统剧目,也有自编自演,演百姓身边事、唱邻里间文明新风尚的具有乡村特色的剧目。

看庄户剧团的演出一般都不收费,如何维持剧团的运转呢?据介绍,除了到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庄、单位演出收点费外,现在逐渐走向了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老人祝寿、集市开集、孩子考上大学、新人结婚……一般都请个剧团、秧歌队,费用一般也不高,扭一场秧歌一二百元,唱一场戏也就是几百元。在一些很火的乡村,价格随行就市,还可以抬高一些。

庄户剧团走到哪里,简陋的戏台一扎,清亮的锣鼓家什一敲,引得周围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观看。除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外,这些剧团还使传统的艺术焕发了生机,几近失传的胶州八角鼓又敲了起来。小沟崖秧歌艺人吴英民还应邀专程到中央民族学院教授胶州大秧歌。舞蹈学员学会“三湾九动十八态”的胶州大秧歌后,不断加以创新,应用到《红色娘子军》等一些舞蹈戏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