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教授,您在影视界名声显赫,是培养影视明星的明星。您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个声誉呢?
周登富:功成名就
通讯员:大家都这么说,创作要有灵感。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您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自己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吗?
周登富:沸腾生活的感召,文艺气息的熏陶,艰苦环境的磨砺使我在进行电影教学的过程中,对电影艺术逐渐入迷。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我也如此。如果碰到一个自己很喜欢的题材,我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创作,而且也不会在乎片酬的多少。虽然一些不合自己胃口的题材有时也会碰到,但在创作的过程中,我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修改剧本。当然,这些都是在和导演、摄影的默契合作中进行的。自己身边的世界变成故事,被演绎,被升华,点点滴滴都是真切无比!
通讯员:有人把教师比喻辛勤的园丁。周教授,您认为教师应该怎么样为人师表?
周登富:集天下英才而教之,何乐而不为?我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至今。“文革”期间,我耽误了近10年。其余时间,我一直从事教学、科研与影视创作工作。我觉得,为人师表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心中有一颗诚心,才能勇挑重担,对国家、对学生负责。其次,要有真才实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自己有真才实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再次,要循循善诱。有了良好的工作热情,还要教育得法,要讲究方法,讲究实效,力戒空谈。
通讯员:周教授,您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主任后,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周登富:我从1994年至2002年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主任,着手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将计算机引进教学机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当时是“宝贝”。美术系在全院是第一家将计算机引进教学课堂,让学生用计算机做电影美术设计图……二是颠覆绘画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使绘画基础课与电影美术设计的创作思维有机结合,很受学生欢迎。
通讯员:作为电影美术设计专业方面的博士生导师,您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周登富:我想利用有生之年和博士生教育平台,为我国电影美术的系统理论研究贡献微薄之力。现在,中国电影美术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与电影美术直接相关的电影形态研究,以及电影特技、电影色彩等方面的美学研究,在中外电影界都应该重视。
通讯员:周教授,听说您现在是北京电影学院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教授之一?
周登富: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鼓励。北京电影学院培养了我,我应该在北京电影学院为中国电影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在北京电影学院,我从一名青年大学生到中国共青团员、中国共产党员;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系主任;从一名助教到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总而言之,我的一切是祖国和人民给的,我要把一切无私地献给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