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处世公德居家养

2006-0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我有话说

黑黑的脸,还略显粗糙,但姚国意的微笑让人过目难忘,那发自内心的微笑是锤炼出来的。

33岁的姚国意是濮阳市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十几年前,大学毕业分配到一家令人羡慕的国企。那时,他“除了当市长没想过

,打死也不会想到当一名出租车司机”。企业倒闭时,已经是中层干部的他,成了留守看大门的“门卫”。现在,姚国意的红色夏利已经是濮阳市10辆有醒目“青年文明号”标识的轿车之一,这荣誉也因为乘客的偏爱,带给他满意的收入。

礼貌待人,车内整洁自不必说,微笑成了他的第二个“醒目标识”。刚开上出租车时,姚国意可是笑不出来,下岗的失意,让他“觉得风吹路边树叶响,都是众人嘲笑声”,开着车专去背街小巷,只怕走大街遇到熟人。

滋养姚国意微笑的有家的温馨。妻子从没因他下岗有过怨言,还从电视上留心司机食谱,来安排饮食,女儿常在出车时告诫他“上班注意安全”。

在姚国意心中,濮阳市1998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的出租车驾驶人员文明学校,更是个温馨的家。他深有感触的是,出租车驾驶员是个最松散的集体,大家整天自己跑自己的车,而在文明学校里,以前,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见一面的的哥、的姐,一起学法律、学政策、学制度,还有老师来讲国际国内形势,一月一次,大家不仅有个交流跑出租经验的地方,来这儿还可以交几个知心朋友,说说心里话,平衡心态,排解社会孤独感。也许是经历了从有集体到失去集体的心路历程,除了大家一致称赞的文明学校所给予出租车司机的法律支持和知识传授,姚国意更看重这个家所给予的制度和非制度方面的道德能量补充。

他觉得,一个人在集体这个家里,得不到应有的道德营养,就可能会渐渐成为一头野兽,物质的丰富可能会让这个人道貌岸然,但兽性总会撕破公德约束。姚国意特别珍惜“河南省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濮阳市文明窗口”等10多个集体荣誉,因为,这不仅让出租车成为濮阳的亮点,而且让1600多辆出租车的的哥、的姐,觉得很有社会地位。姚国意更珍惜集体这个家所给予的道德营养。这可谓:处世公德居家养。

记者随想:人人厌恶的有违公德之事,多数为个人行为,泛泛的指责和笼统的引导,不能说没用,但往往显得有点苍白。姚国意“处世公德居家养”的感受,是否能给我们提高公共道德水平、建设和谐社会有个抓手,带来些启示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