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洪武大帝朱元璋传》评介

2006-0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寿仙 我有话说

在明史研究中,朱元璋研究堪称显学,成果繁多。在众多的研究者中,以用力之勤、收获之丰论,无疑要首推陈梧桐先生。1993年,集陈先生研究之大成的《洪武皇帝大传》,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曾有多篇书评发表,公认该书是继吴晗《朱元璋传》之后“又一部有影响的朱元璋传记”,“不仅挖掘了许多新的史料,订正了

不少史籍记载的错误,而且大大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加深了论述的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但在陈先生自己,却不认为其研究已“功德圆满”。他孜孜??,钻研不辍,不断有新的论文发表。2001年开始,陈先生又对《洪武皇帝大传》进行系统修订,经过数年努力,将字数由原来的50万扩充至近70万,使内容得到大大的充实和提高。2005年8月,这部煌煌巨著以《洪武大帝朱元璋传》为名,由贵州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作为明史学界的一位后学者,我对陈先生的研究成果一直比较关注。新著出版后,对照其旧作加以研读,获益良多。我觉得,这部著作的特点,可以用“全”、“深”、“实”、“活”四个字加以概括。

“全”指其内容全面。朱元璋从一位飘零四方的小和尚,成长为朱明王朝的开创者,其传奇性的个人经历,与朝代鼎革、社会巨变紧密相联。陈先生以传主的经历为经,以其政策举措为纬,细大不捐,将朱元璋跌宕奇特的政治生涯,与元末明初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动融会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全景式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书中的不少内容,都是前人未曾涉及或语焉不详的。可以说,在内容的全面和细致方面,此书要远远超出于同类著作之上。

“深”指其分析深刻。朱元璋从农民起义领袖演变为专制君主,本身就有一个变化过程,而其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往往包含着多种层面。因此,对朱元璋其人其事,如果没有全局的、通透的把握,就很难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陈先生长期沉浸于朱元璋研究,对其人其事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知人论世、知世论人,对朱元璋分阶段地从正反方面加以观照和评论,提出许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与旧著相比,新著中的不少看法又有所深化或改变。比如旧著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对朱元璋提倡尊孔崇儒、施行礼法之治,基本加以否定,显然失于偏颇;新著则肯定了这些举措对于淳厚风俗、发展教育、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立论更加平允。

“实”指其资料翔实。几十年来,陈先生“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几乎穷尽了所有与朱元璋有关的资料,尤其是对于《明太祖实录》,更是反复潜研,韦编屡断。在本书前言中,陈先生曾表明其著述原则:“书中所有历史事实的叙述,都建立在经过审查考订、确凿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尽量做到言之有据,不凭空臆测、虚构或杜撰,使结论符合于客观实际。”全书征引史籍多达500余种,对民间传说也给予适当利用,参互比较,辨伪?讹,可以说是“无一字无来历”,充分体现出力戒空言、求实求真的优良学风。

“活”指其文风鲜活。长期以来,我国历史类的著作大多文风呆板,降低了读者阅读的热情,影响了历史知识的传播。而陈先生撰写的这部朱元璋传记,却在注重学术性、科学性的同时,兼顾趣味性、可读性,全书行文流畅,描写生动,叙述话语与引用古文有机地融为一体,树立起一个丰满、立体、有血有肉的朱元璋形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全书将近70万言,涉及到的事情可谓千头万绪,作者的叙述却不枝不蔓,脉络十分清晰详明,体现出了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