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践诺温暖百姓心

2006-0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

“去年五月十三日,省委书记作报告。面向全省做承诺,十件实事要记牢。第一承诺是免税,农业税赋不再交。千年传统今日破,亿万农民乐陶陶。安心种田得实惠,全靠党的好领导。”岁末年初,河南省汤阴县白营乡西隆化村村民王金河盘点自家丰厚的收入后,用这样一首诗表达喜悦之情。

“十件实事”是去年5月河南省针对

群众反映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问题归纳出来的,由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限期落实办好。

最近,省委、省政府抽调56名机关干部,组成9个督查组,通过现场查看、随机走访、入户调查等形式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全省共投入资金121亿余元,十件实事全部落实到位,人民群众对办理结果十分满意。

“承诺必须践诺,做事不能作秀”

“做好十件实事的关键在落实。说到必须做到,承诺必须践诺,我们要做事不能作秀。要真正让群众得到利益,得到实惠。”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研究如何落实十件实事的会议上这样要求。

河南省委、省政府承诺要办的十件事的确扎实具体:解决好农业税全免的问题,把这一减轻农民负担29亿元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同时,继续对种粮农民给予12亿元直接补贴,对购置大型农机具的农民补贴3000万元,落实小麦良种补贴3亿元;解决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安排专项资金6亿元,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力争2005年完成省定60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及国家支持的500所乡镇卫生院的改造任务;解决好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安排专项资金2.4亿元,确保重污染地区800万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解决好村村通柏油路问题,筹措资金60亿元改造乡村道路;解决好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的救治救助问题,继续派工作队对重点村进行帮扶;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安排就业岗位80万个;解决好困难群体的救助问题,使下岗职工、农村五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弱有所助、困有所济”;解决好提高农民致富本领问题,在3年内分期分批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培训一遍;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中党的建设问题,力争用4年时间使外出务工农民达2000万人左右,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这些必须落实的工作牵涉到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农业厅、教育厅等22个单位,省长李成玉召集专门会议,逐一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化为行动。

努力的结果使全省7万多名学生重返校园,1万多所学校旧貌换新颜;完成打井700多眼,965个村庄的150万农民喝上了甘甜的泉水;农村公路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61.1亿元,完成新改建里程20295公里,通达行政村5800个;60万下岗职工再次走上工作岗位;转移农村劳动力15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30亿元;外出务工人员新建党组织2500多个,共发展党员14万余人……

惠民实事百姓得利

在武陟县谢旗营镇,农民张忠良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03年,农业税税率没有降低时,我种一亩地要交74块钱;2004年,我们武陟县农业税税率降了4个百分点,每亩地的负担降到27块钱;2005年,省里又把这27块钱也给免了,现在农民种地不但不用交一分钱农业税,而且每种一亩地的粮食,政府还给补贴16块钱。27块加上16块,等于一亩地‘增收’了43块钱。”他家有4亩农田,今年又承包了16亩地,“光凭政策,这20亩地就增收了860元。”不久前,一直舍不得换洗衣机的张忠良,用免税省下来的这800多元钱买了一台双缸洗衣机,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几年前,文楼村村民彩云(化名)夫妇不幸双双被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可夫妻俩一直有一个心愿:想要一个孩子。去年,“关于解决好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的救治救助问题”作为“十件实事”之一被提了出来,省委、省政府承诺:“落实‘七个一’的医疗救治机制和‘三种途径、三个确保’的救助机制,继续派工作队对重点村进行帮扶。”于是,一种专为已婚女子进行HIV检测并对其中抗体呈阳性的实行“阻断”的治疗方法――“母婴阻断”工作网络得到了更好的建设和实施。几个月前,彩云“母婴阻断”成功,孩子健康,她和丈夫开始了作为母亲、父亲的幸福生活,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

十件实事,件件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合民意,顺民心,群众总结说,现在种田不交税还发补贴,孩子上学不再作难了,路好走了,水能喝了,真是好事连连,喜事不断!

每年都做“十件实事”

“十件实事”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不仅为人民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还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为确保十件实事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包村蹲点,走村入户,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不少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与农民接触多了,身上的官气就减少了;与实情接触多了,虚假浮夸就减少了;为民办实事多了,干群关系就更加和谐了,工作起来也顺多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后,怨言没有了,一心发家致富的多了,上访告状的少了。汤阴县白营乡南陈王村残疾人肖中江说,“共产党关心残疾人真是到家了,以后不光自己不告状,还要劝说其他人不要再给政府添麻烦了。”

“十件实事”在河南大地吹起了一股和谐的春风。近日,河南省又确定了2006年要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件实事”要形成制度,坚持每年都办几件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徐光春书记说,“每年干十件,十年就是一百件,我们要持久地坚持下去,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短评

春节刚过,本报驻河南记者发来通讯《践诺温暖百姓心――河南省为民落实“十件实事”》,又给我们吹来了一股凝聚人心、振奋人心、以人为本的和谐春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诞生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一再被实践证明了它的真理性。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办实事,就必然受到人民的称赞和拥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