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灾难后的幸存者需要心灵抚慰

2006-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莉 我有话说

事件回顾:

2005年11月14日清晨6时左右,山西省沁源汾屯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惨案:正在晨练的沁源二中初三121班师生被

一辆呼啸而过的载重卡车冲倒一片,21名师生死亡。死亡学生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15岁。

2005年11月27日上午,空旷了12天的山西沁原二中初三121班教室再一次成为孩子们的课堂――这是一堂特殊的心理辅导课。20名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灾难的少年,脸上带着与他们年龄不符的忧伤围坐在一起,满含期待的目光,望着坐在他们中间的心理医生。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集体治疗,在告诉大家如何走出心灵阴霾之后,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心理医生赵梅一一拥抱了每一位孩子,当她用纸巾为他们擦拭脸上的泪痕时,孩子们感到,他们流淌的泪水已经不再是悲伤,而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感动!

心理医生提示:一场灾难之后,人们往往重视身体创伤,而忽视了心理创伤,其实心理创伤的修复更需要爱心和时间。

面对21个鲜活生命的突然消逝,他们无法仅仅用“痛苦”来形容事件带给他们的巨大伤痛。十多天过去了,孩子们依然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他们普遍的症状是恐惧、失眠、发呆、不能听课、怕见大卡车、发抖……针对同学们的心理反应,赵梅告诉他们:经历突发事件后有这些症状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当事人亲历或目睹危害自身或他人安危的突发事件,如在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中丧失亲人;目击袭击、车祸或自杀等非常事件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据专家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生理方面的反应主要是失眠、做恶梦、疲倦、头疼、肌肉紧张、心跳加快、食欲不振等;在情绪方面的主要反应是紧张、焦虑、情绪波动、恐惧、抑郁等。有的人会出现思维方面的反应,如影像重现、精神恍惚、混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析力减弱等。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每个人面对创伤的反应程度和复原时间各异,所以,无需把自己或别人的这种反应视为异常。

心理医生提示:创伤治疗的目的是把温暖和阳光带进人们的心灵,帮助创伤者认识创伤带来的生理及心理反应,掌握如何面对创伤后的生活。

“平均年龄16岁的花季少年,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走,如果不能摆脱这次灾难的心理阴影,可能会导致他们终生的人格缺陷。”赵梅医生说。“尽管121班的同学已被分散到其他班上课,但是他们每天都会来到自己的教室,把遇难同学的课本摆放在课桌上,在黑板上写下怀念他们的文字。可以看出,孩子们心中最深的痛苦是‘分离焦虑’,这种与亲近者的突然诀别,使他们在心灵上难以承受,并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

现场进行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证实了赵梅的判断。20名接受测试的学生中,13人重度抑郁,同时恐慌、焦虑;2人敌对倾向,2人重度内疚;13人害怕孤独,无法学习。在谈到治疗方式时,赵梅表示,首先要畅通情绪宣泄渠道;然后告诉孩子出现反应是正常的,帮助他们走出“分离焦虑”的心理阴影。

在医生的辅导下,同学们从深呼吸、放松身体开始,进入静静的想象中:“想象你置身于自己最喜爱的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草原、海滨或森林,让我们来和死难者做一次深情的告别:你的20名同学是跟着爱护他们的老师一起走的,让我们向他们深深鞠躬,和他们说再见;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纸上,送上你对他们的最真挚的祝福!”

一张张白纸,寄托着孩子们无尽的思念:“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吗?你们走后,我是多么的想念你们!”“我要永远记着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留下来的人一定要努力学习、从现在起,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有你们的力量,我们成绩的每一点提高,都饱含着你们的期待!”

心理医生提示:重大灾难事件之后,向心理创伤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应该成为一项社会责任,摆在所有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面前。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赵梅认为:当社会出现灾难性事件之后,心理医生应该尽早到场,及时对创伤者进行心灵安抚,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新面对生活,这是一种社会责任。虽然我们不能指望一两次心理辅导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它是一种充满人性关爱的慰籍,它能告诉人们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帮助创伤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但愿天堂没有车祸!”怀着与老师、同学深情告别后的轻松,孩子们的情绪渐渐平静。“现在你们已经告别了过去,请大家转身面向未来,前方是一条阳光大道,祝你们走向健康、快乐。”赵梅最后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