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月14日,刚刚搬进新家一天的吉林省桦甸市常山镇平顶山村村民王立成高高兴兴地看着电视。新闻里,“省部级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研讨班”的消息让他兴奋不已:“我就是建设新农村的受益者。”在桦甸市,已经有5111户农民告别了土草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让农民感受
桦甸市地处山区,为尽快引导农民走上生产提高、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谐发展的文明之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该市依托地域优势,积极推进生态村屯建设。桦树乡牡丹村建成了以黄金文化为主的特色民俗旅游屯,并引来客商斥巨资修建了一个高标准的影视拍摄基地。走进牡丹村,家家房前屋后栽上了果树、种上了花卉,“还林地”中还有穿地龙、贝母等中草药栽培,松花江水绕村而过,吸引着城市人远远地赶来吃口纯正的江鱼。现在,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达到3700元,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绿色生活”,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民致富增收的双赢。
记者感言:“山清水秀鱼儿肥”,当诗意的语言变成诗意的生活,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愿景,而成为我们身边触手可摸的现实。吉林省桦甸市通过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和谐发展把新农村的标准实际化、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一句口号转化为千万种努力。政策引导、措施可行,桦甸农民才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