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科研人员在展示试验项目成果。李哲慈摄
春节前夕,浙江省慈溪市,地处杭州湾的一片盐碱地。
连绵起伏的荒滩,枯黄寂寥的盐碱地,地面上浮着
一片枯黄中,一方150亩的盐碱地上却一片翠绿――万年青、夹竹桃郁郁葱葱,一棵棵二三斤重的萝卜,碗口粗细的大白菜。
这荒漠中的绿洲是慈溪市沿海防护林工程的试验项目,树苗、蔬菜是用史汉祥发明的富硫配方肥改造土质后栽种的。
反差如此巨大,对比如此鲜明,这场景简直就是这项自主创新成果写在大地上的绝妙广告。
面对这幅色彩对比鲜明的自然画图,史汉祥却感叹:原创性技术成果的推广何以如此之难?
我国年排放二氧化硫2000万吨,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史汉祥历时8年,耗资5000万元攻克了脱硫世界难题
不久前,记者在慈溪市见到了史汉祥。
会议室墙壁上的奖牌昭示着史汉祥的业绩:2004年,他和填补国家发明奖6年空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等人同时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他是十人中惟一的民间科学家。
史汉祥曾是一名拖拉机手,1979年,他开始搞有色金属加工,20世纪90年代创办铜冶炼厂,规模迅速扩张,位居全省同行前列。
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初始阶段,史汉祥所在村先后冒出上百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每天浓烟滚滚,臭气刺鼻,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
过度消耗资源发展经济,造成严重的污染,再用发展经济的钱来治理环境,结果是得不偿失――这是西方一些国家走过的弯路。史汉祥称此为“斩了猫尾巴喂猫”。
要想不“斩猫尾巴喂猫”,就得治理污染。1993年,史汉祥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合作,成立了科研攻关组,开始攻克二氧化硫脱硫技术和脱硫设备的国产化研究。
历时8年,耗资5000万元,采取10多种方法反复实验,史汉祥终于研究成功“DS―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2003年通过国家级鉴定。专家鉴定认为,这项技术为国内首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成果不仅为工业锅炉燃煤烟气污染综合治理找到了一条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而且为我国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新路,打破了该领域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
这项原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包含6项国家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被国家环保总局评定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由这项成果引申开来的效益,连史汉祥都始料不及。
我国工业废渣每年达12亿吨,成为沉重的环境负担,史汉祥用废渣取代石灰石做脱硫剂实现了变废为宝
“从哲学的角度看,世界上的物质都是资源,而不存在废物,所谓废物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用途。”史汉祥笑着说。
的确,他的研究成果使我国非常头疼的工业废渣变废为宝。
资料记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都采用湿法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其弊端是,石灰石吸附二氧化硫后产生的脱硫石膏成为固体废物,形成二次污染。
工业矿石冶炼的废渣处理一直是个难题,我国的工业废渣每年高达12亿吨,这是一个沉重的环境负担。在采用何种物质做脱硫剂时,史汉祥把目标瞄准了工业矿渣:能否用矿渣代替石灰石做脱硫剂?
史汉祥反复试验的结果是,工业矿渣完全可以取代石灰石,并且效果更好,二氧化硫脱硫率高达98%。这一成功又为我国的环境解决了一大难题,我国每年12亿吨工业废渣有了出路。
二氧化硫对大气是污染,对土地却是高效的肥料,因此,将吸附二氧化硫的工业废渣加工制成富硫配方肥,新型肥料经浙江兰溪、丽水、慈溪等10多个试验点的试用,效果非常好。实验报告称:新型肥料适用于多种农作物,值得大力推广。浙江省农业厅将这一肥料正式命名为“硫硅配方肥”。
我国现有耕地仅18亿亩,而5亿亩盐碱地却被长期闲置,“硫硅配方肥”是改造盐碱地的良药
一项统计昭示了一个可怕的现实:我国耕地正以每年1600万亩的速度锐减,1998年,我国有耕地面积19.45亿亩,2003年减少到18.51亿亩,另有5亿亩盐碱地因缺乏改造技术被长期闲置。
硫硅配方肥的研制成功为有效利用这些长期闲置的土地开启了一条通道。
慈溪市就有6万亩盐碱地,当地政府曾出台过多个方案试图改良,最终都因操作复杂、投入较大而无果而终。
史汉祥早就有过改造盐碱地的念头,只是没有机会。硫硅配方肥试验成功后,机会来了。
在对硫硅配方肥进行成分分析时,史汉祥发现,该肥中含有大量的硫、硅、镁、铁等元素。盐碱土壤中的碱性主要由钾、钠离子引起,硫多以可溶性的硫酸盐状态存在,若与碱土中的钾、钠离子结合,产生中和反应,使钾、钠离子变成硫酸盐的形态被淋洗,岂不可以起到化解土壤的盐碱度,调整土壤团粒结构,从根本上改变盐碱土壤性质的作用!
用配方肥作为改良剂,改造盐碱地!史汉祥兴奋地想。
2001年,史汉祥在江南村北的废弃盐场租了10亩地进行试验。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当年改造,当年见效,且一次性改造不返碱。试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史汉祥说,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北京林业大学、浙大医学院等单位已对这种肥料做过效果实验,实验结果指出:“硫硅配方肥适用于多种农作物,值得大力推广。作为盐碱地改良剂作用明显,将对我国5亿亩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项涉及环保、矿渣废物利用、盐碱地治理的技术经国家权威评估机构确认资产价值为185.5亿元。也正是基于这一巨大效益,该技术被国家环保总局确认为2003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导致该项技术推广难,仅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推广,谁来帮助推广这项技术
中国农科院一位专家说,硫硅配方肥确实是医治土地病的一剂良药;它的问世,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技术本身的价值。
国际权威专家也充分肯定了这一“伟大创举”。去年元旦前夕,国际著名盐土农业专家、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核农学所所长Dr.MazharH.Haqvi在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杨俊成研究员的陪同下,专程前来考察“DS-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治理盐碱地的实况,这位专家对这一技术非常赞许,称该技术“是一种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的改造盐碱地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尽管国际著名专家认为这项技术“值得推广”,可现实却很难推广。几年来,史汉祥致力于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但是收效甚微。他说,他已经投入5000多万完成了一项自主创新成果,但要推广出去得到应用,却还有非常难的路要走。
史汉祥认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条块分割是导致此项技术推广难的重要原因。
那么职能部门是如何条块分割的呢?史汉祥说,工业污染的治理属于环保部门,盐碱地治理属于国土资源部门,脱硫完成了,环保部门就尽责了,至于将脱硫后的废渣制成硫硅配方肥,这不是环保部门的事,这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事。对应用脱硫技术的工业企业来说,完成脱硫就达到目的了。
谁会来关注产业链后面盐碱地改良这一环节呢?
这项解决了我国环境三大难题的成果,却由于职能部门条块分割,无法实施,从而也使得这一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无法循环。
史汉祥呼吁,政府应制定吸引企业参与产业延伸的政策,让企业在治理二氧化硫脱硫的过程中有积极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国家还应给企业以适当补贴。
同时为了让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真正“循环”起来,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跨产业、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整体协调,以推动新技术的推广。从长远来看,应制定鼓励废物循环利用的政策,提倡“谁治理谁收益”。
史汉祥一举攻克了环境污染、废矿渣处理、盐碱地治理三大难题,但却无法攻克“推广”这一现实中的难题。面对已申报的27项专利,面对已获得的18项个人发明专利,面对自己的原创性成果,面对这项价值185.5亿元的专利,他彷徨无技。
链接
■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其中第四条对我国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等作了具体要求。
■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它对人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还会使人死亡。二氧化硫形成酸雾或酸雨还会腐蚀金属、器材,沉降到地面会破坏土壤和水质。主要来源为燃煤、工业。
■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60%的无机硫。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90%的二氧化硫气体。
■其他改良土壤方式:
烟气脱硫改良土壤,这一研究课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旭常和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和等于1999年提出,是国家“863”项目和教育部“985”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之一。
烟气脱硫副产品改良碱性土壤,原理是用石膏来改良。烟气脱硫副产品是燃煤电厂为减少二氧化硫气体排放,用石灰处理后形成的主要是含副产物石膏的物质,一般石膏含量在50%-70%。而碱化土壤主要是含钠元素过量,如果向这些土壤撒入主要含石膏的烟气脱硫副产品,其石膏中的钙离子可以置换土壤中的可代换性钠,以此达到改良碱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