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民族文化作为文化产业支撑点

2006-03-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我有话说

从大学教授到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代表的角色转换得有点太快。但当记者听他讲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观点后,发现他真的很适合这个角色。

“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建立有效的管理执法队伍,否则就无法进行。”

刚一落座,李修松就打开了

话匣子,快言快语地说起他的想法。他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实力还较薄弱,路子还在探索。若要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举例说,韩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比中国差,但他们对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得很好,文化底气很足。韩国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民族文化资源是他手中的王牌。由此也说明,民族文化资源是有生命力的,能够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撑点。而我国目前民族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民族文化创造力在急剧下降,如此状况怎么谈得上发展民族文化?没有民族文化资源作基础,以什么发展文化产业?

李修松代表告诉记者,目前安徽正在积极探索新路子,建立新的艺术生产机制,实行以任期目标制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以演出补贴制为中心的投入机制,以聘用制为中心的用人机制,以岗位工资制为中心的分配机制。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演艺集团自主管理、科学有效的演艺管理体制,富有活力的艺术生产运行机制,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面向市场、面向群众为导向的艺术创新体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演出市场体系,以黄梅戏、徽剧和花鼓灯等安徽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充满创意的艺术发展格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