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作为一位农业产业比重较大的城市市长,您是怎么看新农村建设的?
于莎燕:我国是农业大国,城乡收入差别也大体在6:1以上,加之农村经济发展多年累积的矛盾日益显露。尤其是像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加快推进新农
记者:当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于莎燕:总结起来应该有三点,一是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投入不够;二是缺少对农村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三是当前“黑地”造成的转移支付和粮食直补资金的短缺问题严重。
记者:应该从哪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呢?
于莎燕:国家应增加农业基础建设项目投资,特别是增加对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如大型控制性工程、节水灌溉和水库消险等,从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应考虑在国家发行的长期国债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的道路、水电、通讯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发展方面,在安排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基层卫生院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和投资时,应给予农业地区重点考虑和更多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