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挺起工业大省的脊梁

2006-03-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单恒伟 郭东星 我有话说

中原崛起的号角,催发出中原大地前所未有的发展激情。传统的农业大省,正在发生深刻的嬗变!传统的工业基础体系,已经发生质的提升,在这个嬗变和提升的过程中,省管企业在河南的经济版图上日益展示其风采,以自己的力量挺立着工业大省的脊梁。

2005年,河南省管15户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8.80亿元,实现利润3

4.81亿元;17户非工业企业实现收入27.95亿元,实现利润3.18亿元。

河南省副省长、省国资委主任史济春对省管企业一年来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省管企业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和增强竞争能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调整结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深化改革:高歌的最强音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中,省管企业理应成为弄潮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企改革步伐的要求,省管企业坚持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和股权多元化。

――永煤集团在与巴西CVRD、宝钢合资合作的基础上,又在2005年4月和7月分别同泰国正大集团、美国能源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平煤集团通过实施资本运作和战略合作,不仅引进资金20多亿元,而且使50%以上的战略用户成为其股东,从而与国内主要电力和钢铁企业在集团或子公司层面建立了资本纽带关系。近期,平煤集团又在主业层面与泰国正大集团洽谈进一步合作事宜;

――郑煤集团先后与华润电力、中国国电、中国华电、华银电力、凯迪投资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多个合作项目,初步构筑了“煤电联营”的大集团构架。特别是在集团层面上与凯迪投资公司签订了股权重组协议,开始在集团层面上实现股权多元化;

――神马集团在与德国PHP公司正式签约后,又与全球最大的尼龙66工业丝生产销售商土耳其的考达沙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拟在涤纶工业丝和尼龙66产品等方面实施战略合作;

鹤煤集团在引进泰国万蒲集团3.13亿元资金入股后,双方拟在更广泛领域继续合作;

洛铜集团与韩国SK公司、中国铝业公司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合作协商;

――洛轴集团的主业资产在与永煤集团重组后成立LYC轴承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实现利润3700万元。

与深化改革同步,省管企业抓住国家实施主辅分离改制优惠政策的机遇,加快了主辅分离的节奏,使“大块头”的省管国企实现了精干主业,轻装前进。

通过国资委的深入督导,截至2005年底,18户省管企业的390个辅业单位中,已有336个实施分离,占86.2%,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年度责任目标。

在2004年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基础上,省管企业还逐步解决了退休教师养老金渠道、异地办学、以工代教人员、职称等遗留问题,其中,分离办学校工作已基本结束。在难度较大的两户企业中,平煤集团所属的33所中小学已正式签字移交;郑煤集团移交工作涉及3个县(市),其中,对新郑市的移交工作已经结束。

提升管理:高歌的基调

无数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可以赋予企业管理以活力与动力,管理则为深化企业改革奠定基础。离开了改革,管理水平难以全面提高;离开了抓内部管理,再好的改革措施在企业也难以保证有效地贯彻。管理跟不上,深化企业改革必将是障碍重重。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2005年,省管企业普遍加强了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战略规划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风险监控与防范,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如八仙过海,省管企业在提升内部管理上各展“神通”:

安钢在集团公司内部深入系统地开展了对标挖潜活动,全方位提出了挖潜指标、落实指标的具体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各单位降耗增效的积极性;中原大化开展了“管理效益年”活动,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生产经营再创新业绩;义煤集团坚持“依靠制度治企、规范管理治企、科学管理强企”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省建设投资总公司全面创新参控股企业管理,投资效益大幅提升;中原证券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严格实物资产管理,不仅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还有效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国合公司通过加强在建项目质量、进度、成本的动态监控使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再上一层楼;永煤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第四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喜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

为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河南省还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形成了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良性机制。其中,郑煤集团以此为突破口,20天内分流集团本部干部职工1167人,精简幅度为64.3%;合并设立职能管理部门24个、划转11个、精简42个、精简幅度为54.54%。在现有的12个生产经营单位内部,郑煤集团也进行了机构改革,共精简科室167个,精简幅度为51.38%;分流人员1241人,经减幅度为51.84%。

与此同时,省管企业的法制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56%的省管企业设置了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降低经营风险。

结构调整:奏响高歌主旋律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始终是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经济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结构调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一年来,省国资委坚持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为“舵”,让省管企业这艘巨轮,在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为缓解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省国资委牵头组织了12家银行和投资机构,携手省管企业开展银企合作,共争取银行贷款37.64亿元。经过各方努力,省管企业65项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产或竣工18项,全年完成总投资110亿元。其中,永煤、中原大化的煤化工项目、安钢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一拖的节能低排放柴油机、洛铜的电子铜版带、洛硅的半导体硅材料、洛玻的电子玻璃、神马的盐化工和工业丝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以及省建投、省农开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增强省管企业的竞争力,并对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

为适应市场变化,省管企业进一步加大了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下出“名牌战略”这步好棋。2005年,省管工业企业共有6类产品获河南省名牌称号;非工业企业中的建投、经开、农开等投融资类企业在省内外信誉颇佳,投融资成功率日益提高;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通过重组扭亏为盈,“郑州价格”影响力居世界第二,郑州的小麦价格对国际粮食交易举足轻重。

为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河南省已经逐步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2005年,省管企业的研发支出超过20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近3%,全年完成科研新产品开发项目1275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占53%,开始形成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和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为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省管企业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一批对外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据统计,省管企业全年签订引进外资项目24项,投资总额293亿元,利用外资34亿元。对外投资项目15项,总投资额15亿元。省管企业以全球化视野配置资源和开发市场的理念正在形成。

作为一个重要的引资平台,省管企业在“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收获丰厚:共签订了500万美元以上的合同项目7项,涉及投资总额12.1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26亿美元;签订协议项目2项,涉及投资总额5.5亿美元,协议外资1.86亿美元。

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省管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全省有9户大型企业进入中国500强,其中省管企业占5户;有36户企业进入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其中省管企业占12户,省管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转变增长方式:让高歌更悠扬

虽然河南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快速增长,但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专家指出,如果不在增长方式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逐步走上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道路上,省管企业充分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走得快,走得远,走得好。

2005年,省国资委通过积极引导省管企业开展内部挖潜、改造和加强管理,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使省管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征程上开足了马力。

平煤、义煤、永煤等6大煤炭集团积极参与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并与外省煤炭企业开展合作,已在省内外达成整合意向的矿井100余对,可整合生产能力2463万吨,增加后备资源41亿吨,增强了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这6大煤炭集团在加快高耗能设备更新改造、加强用能管理,开发利用煤层气、瓦斯、矿井水、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平煤由于近年来一直坚持“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以煤电、煤焦和煤化工为主导的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并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关注,从而被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在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实践中,省管企业还大胆开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安钢集团“十五”期间投资17亿多元,完成清洁生产重点改造项目13项,实现冶金渣综合利用率100%、钢铁尘泥处理率100%、焦炉煤气利用率100%、外排废水达标率100%,吨钢消耗指标达到或者优于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规定;中原大化对主导产品三聚氰氨生产过程尾气回收技术攻关,实现了尾气循环回收利用,每年为企业增加收入2亿多元。

完善监管体制:为高歌写入和音

在国有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成长”是衡量企业成败的基本准绳。

2005年,省国资委按照健全机制、稳步推进、突出重点、科学监管的基本思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使省管企业得以健康成长,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监管体制之一: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在认真总结2004年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基础上,省国资委制定了《省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财务指标审核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考核工作;下发了《关于在省属企业中全面推行目标考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工作程序,解决了年度和任期考核分类指标选取问题;制定了《河南省省属企业绩效评价办法》,为科学评判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和企业经营成果奠定了制度基础。省国资委分批组织了26户省管重点企业2005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了经营业绩责任书,落实了国有资产经营责任。

监管体制之二:健全国有资产统计评价体系,省国资委加强了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和财务监督,完成了73户省管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核实处理了企业资金挂账和资产损失,摸清了企业“家底”。

为了防止前清后乱,省国资委制定了《河南省省属企业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督促企业继续清理和追索资产损失。加强了财务动态分析和监测,每月编写《省属企业财务快报》,及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报告。为加强财务决算管理统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决算审计工作,逐户审核了34户省管重点企业财务决算,对其中的25户企业财务决算数据进行了批复。开展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汇总分析了省管企业2005年度财务预算报表。

监管体制之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为规范省管企业收入分配行为,省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省属企业人工成本控制规范收入分配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控制人工成本、规范收入分配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了省管企业劳动工资及人工成本情况统计制度,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监控。大力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建立个人收入与岗位责任、贡献和企业效益密切挂钩、能增能减的分配调控机制,初步解决了薪酬与绩效脱节以及薪酬能升不能降的问题。

监管体制之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省国资委先后制定了《河南省省属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初步建立了依法管理、公开透明、制衡监督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

监管体制之五:规范国有资产转让行为。省国资委起草了《河南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了《河南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交易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为规范产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产权转让管理中坚持进场交易的原则,严格控制协议转让项目,积极推进国有产权转让进场交易。

监管体制之六:坚持外派监事会制度。省国资委向23户省管企业派出了监事会,监管资产占出资领域省管企业资产总量的95.8%。

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实施中,省管企业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助推河南的崛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