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情暖喀喇昆仑

2006-03-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张国华 徐升 王鸿滨 我有话说

喀喇昆仑山,高寒缺氧,人称“生命禁区”。武警交通二总队八支队卫生队队长张科,在这里一干就是18年。他收治官兵和驻地群众10000多人次,连续3年确保在这里筑路的近千名官兵无一死亡;4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两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和新疆军区评为“双拥”模范个人,是名闻遐迩的“生命禁区

保护神”。

有人提醒,那里是“死人沟”……

位于我国最西端的西藏阿里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130多天;水沸点75℃,大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交通八支队就在这里,担负着1375公里的新藏公路西藏段养护保通任务。

2003年6月,喀喇昆仑依然风雪弥漫。上山养路的八支队三中队6名战士忽然昏倒在工地上。张科闻讯后决意去现场救治。有人提醒:“那地方是‘死人沟’,还是派体质比你好的医生去吧。”张科哪里肯听!他乘着一辆四面透风的救护车,和3名医护人员颠簸10个小时赶到那里抢救,直到6名病人全部脱险。

去年9月,八支队八中队一夜之间有3名战士病倒。3名战士患的是高原肺水肿、脑水肿,这种病发病快,倘若救得不及时,轻则影响智力,重则死亡。张科带领两名军医,急急火火赶到八中队抢救。当时,最难的是搬氧气瓶,瓶子比他的个头还高,搬不动,只得一点一点地慢慢挪。这一次,患病的战士都脱离了危险,而张科却因严重冻伤,要靠两名战士搀扶着才能行走。当施工官兵看到他双脚肿得像面包、眼睛被雪刺得红肿如核桃时,都哭了。

一大块带血的浓痰吸了出来……

2002年,一名战士在山上呼吸道急性阻塞,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间就是生命。张科没有丝毫犹豫,口对口为患者连续吸了4口,才把这名战士喉咙里一大块带血的浓痰吸了出来,使这名战士转危为安。

2004年5月,在海拔6100多米的施工点,部队连续出现10多个肺水肿和高原昏迷患者。张科接到救援电话后,连夜乘车赶往施工点。此时山上还是冰封雪裹,司机因高山反应强烈,被留在途中兵站。张科搭乘兵站一辆卡车继续前行,不料半路上卡车掉进冰河。他跳下河破冰开道,在冰河中折腾了4个多小时,才把车开出冰河。到施工点后,他又一天一夜连续抢救,使病号全部脱险。连续20多个小时没吃没喝,再加上大脑严重缺氧,张科陷入高山昏迷,经医务人员奋力抢救才死里逃生。

十几束绿光慢慢靠近,狼……

一天,施工受伤的战士卢红军被送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张科和医院人员一起为卢红军做手术。伤员需要输血,但医院血库无血。张科第一个伸出自己的胳膊:“抽我的血。”在吃饭走路都喘气的“生命禁区”,每一滴血都性命攸关。输血,无疑是用自己的生命之薪,去燃别人的生命之火。最终,张科的300CC鲜血,流进战士卢红军的血管。卢红军获救了,张科的体质却从此明显下降,好几次晕倒在门诊部。

2002年10月,八支队五中队一名患病战士生命垂危,张科带着医生刘国星连夜赶往五中队。途经500多公里雪路险道,汽车滑进雪窝,张科的4根肋骨被摔断,他们3人在零下40℃的严寒中困了2天2夜。祸不单行,正当他们3人挤成一团与严寒和饥饿拼争时,几声令人心惊肉跳的嚎叫惊醒了他们,只见远处十几束绿光慢慢向他们靠近……一只又一只灰白色的狼冲了上来,张科躲闪不及,右脸被雪狼抓破,鲜血直流。他赶紧脱下大衣,蘸上汽油,点燃驱赶狼群。五六只雪狼围着他们转圈,不停地寻找扑咬机会……直到一支车队路过此地,他们才得以脱离险境。

八支队九个中队分布在1375公里的新藏线上,平均4天,张科他们就有一次紧急出诊任务。十几年间,张科巡诊和紧急出诊9万多公里,挽救了300多名危重病人。他还结合高原病的发病规律,在专业杂志发表《高原条件下卫勤保障工作初谈》、《论急性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的防治》等科研文章12篇。

一天晚上,狮泉河镇佳木乡一名藏族孕妇难产,情况非常危急。张科带领两名卫生员赶去抢救。他们借助手电和酥油灯,为产妇进行紧急接生手术。孩子顺利出生了,但产妇因失血过多,生命危在旦夕。张科得知产妇的血型与自己一样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臂,把自己鲜红的血液输进产妇血管。事后,这位产妇的丈夫敲锣打鼓到八支队卫生队向张科表示感谢,他紧紧拉着张科的手说:“你是救命的菩萨。我回家后,每天为你擎一柱香、叩一个头,祈祷好人一生平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