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均说,飞利浦在中国的公益活动以教育、环保、医疗与健康为重点。确定这三个领域为重点,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是中国政府关心的,其次是中国百姓确实需要的,第三是飞利浦有特长的。
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让我们感到,中国经济想保持高速发展,最缺的是人才;中国政府提倡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人才;另一方面,又有许多青年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受到良好教育,其潜在的才能得不到锤炼和发挥,而这一切的核心是教育。于是,飞利浦就瞄准教育做公益,从“希望小学”到清华、复旦等大学,再到建实验室。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才的成长。
在环境领域,中国经济取得连年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但高增长也有代价,那就是环境负荷增加,贫富悬殊扩大。中国政府提出了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这与飞利浦的发展理念一致。我们就会考虑,飞利浦作为企业能做些什么?于是就确定环保、医疗与健康为我们开展公益活动的重点。
他说,飞利浦做公益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要带进我们的技术。特长技术是企业的特色,如做希望小学,我们就要建多媒体教室、目前正在做远程教育。如果不带进技术特长,与其他希望小学就不会有区别,也就没有了特色。飞利浦在印度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医疗设备是飞利浦的一大领域,公司派出流动医疗车到农村为当地居民进行体检,并通过卫星系统将检查结果及时与大医院联网。当必须进行治疗时,飞利浦还对困难家庭给予医疗捐助。他们准备将此做法引进中国。
另一条原则是公益活动必须由员工参加,不能只签一张支票了事。去年是飞利浦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成立20周年的庆典。企业倡导员工为公益事业工作20小时来庆典,搞了个“20为20”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有相当多的员工志愿参加,有的还带上了家属。许多员工通过这一次活动,与当地孤儿院建立了长久联系。有的员工打电话来问,今年这类活动有哪些,想早一点报名,生怕被落下。
美国、欧洲的消费者非常重视企业的形象。美国《财富》杂志评选“最受人尊敬的企业”,一个重要参数就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在一个相对成熟的消费社会里,企业的美誉度对企业的财务业绩有相当影响。从企业内部看,也是一代比一代更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上一代人做公益还只是单项行动,现在做公益已成为企业发展必须迈的“门槛”。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他们指责跨国公司掠夺资源,剥削他人。“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这不仅是企业为了约束自己,为了回报社会,也是企业想生存、想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