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8日电今年一开学,河南荥阳农村小学教师陈爱荣的感受就与以往大不一般,教书近30年的她向记者感叹,今后农村的孩子不仅都能上学,而且都能上好学了。
“十一五”规划的宏图正在陈爱荣老师所在的学校展开。今年春节前夕,荥阳市财政拿出2000万元,宣布对全市所有农村初中、小学在
率先实现“两免一补”的荥阳无疑给中国农村地区约一亿六千万的适龄儿童展示了“十一五”期间的美好前景,而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报告中的承诺――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意味着在“十一五”的第二年――2007年,占到全国近两亿中小学生近80%的农村适龄儿童不再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能上学,农村孩子人人有学上,真正意义的义务教育在中国农村得到实现。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教师正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集体培训,从今年起我们还要进行业务上的轮训,市里规定,到2008年,我们这儿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要达到大专水平,中学教师要达到本科水平,还说,我们教师的工资到2008年的时候争取达到2000元的水平。”这是陈爱荣老师的第二个感觉不一般。荥阳市农村教师正在和将要接受的培训,显示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将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上去的决心。
有调查显示,除了学费的原因,农村中小学校提供不了让人满意的教育正在成为农村孩子辍学
展望“十一五” |
对于未来5年,陈爱荣老师感到她所在的农村会因教育的原因而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学校早就有两台电脑了,但一直放在那儿,没人去用,现在给大家搞了培训,老师、学生这几天都围着它转。以前,家里孩子读书不好,家长觉得没有希望考上大学,就让孩子辍学,但现在免费了,家里都会让孩子读完9年书,有的还想着今后去上职业学校,这样下去,我们农村孩子和农村的面貌真会发生很大变化。”陈爱荣老师的感受代表了未来中国农村的一种变化趋向,而支撑这种变化的是“十一五”期间重点构建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正如周济此前所说:“农村中小学的各种经费都能够有一个制度性的保障,是一个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