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少儿读物编辑家叶至善

2006-03-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谦 我有话说

叶至善(左)与父亲叶圣陶 。

叶至善曾长时间主编由他父亲叶圣陶和夏?尊先生创办的《中学生》杂志。每一期他都亲自审稿改稿,严格把关,力求办出风格特点。对刊物栏目的设置,他强调针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一个时期,当他发现有一种过于偏重古诗、忽视新诗的倾向,便特意在刊物上开辟专栏――《诗人的心》,并亲自撰稿,以一种寓思想教育于诗歌欣赏的崭新形式,向少年读者介绍“五四”以来的优秀新诗,令人耳目一新。

在书刊的编辑工作中,叶至善十分重视刊物的品位,从不迎合各种不良倾向。在编辑工作中,他给自己立了四条规矩:1.要跟孩子们讲清楚的事儿,先问问自己是否弄清楚了;2.要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儿,先问问自己是否感兴趣;3.要让孩子们感动的事儿,先问问自己是否被这件事儿感动了;4.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事儿,先问问自己是否也打算这样做。他对自己亲自负责编辑的书稿,更是精益求精,处处为读者着想。例如轰动一时的优秀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本是某出版社的退稿,理由是不像童话。叶至善在处理这部书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它像不像童话,而它是不是有益于少年儿童的成长,是不是符合我们时代的需要。当他发现这部书稿内容很好,形式上也有创新的时候,便竭尽全力投入这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他不但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地对文字进行修改加工,而且亲自找画家插图,为版面安排和装帧设计煞费苦心,以求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完美的统一。这本书从初审到定稿付印,他先后审读了十多遍。后来,《小布头奇遇记》果然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并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前去领奖的虽然是作者孙幼军,但是在这本书诞生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叶至善的心血和汗水。

凭着高深的学识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叶至善不但能够鉴赏和处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各种稿件,而且善于在审读稿件的时候发现问题,找出差错。例如,有一篇稿件中说军舰鸟是候鸟,说这种鸟很凶猛,有时候,从别的鸟嘴里抢鱼吃。叶至善想到候鸟迁飞一般都是飞向食物丰富的地点,既是候鸟,就不会靠从别的鸟嘴里抢东西吃为生,因而判断军舰鸟可能不是候鸟。经查资料,叶至善的判断是对的。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叶至善在审读稿件的时候,对行文中提到的数字、年代、地点以及材料是否翔实,知识是否可靠等等,他都要认真地算一算、想一想、查一查,否则他就放心不下。在审读《列宁的故事》这部书稿的时候,为了搞清每一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某些重要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他不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翻阅了大量文史资料。

为了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叶至善非常重视编辑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作为出版社的领导和出版界的前辈,叶至善对编辑的要求十分严格。他首先要求编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他认为图名图利的人没有资格当编辑。他在强调编辑的思想素质的同时,也不忽视编辑的学识水平和文字能力,并在工作中言传身带。他对编辑送审的稿件,不但精心修改,改过以后还找编辑交换意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改。有时候甚至把年轻的编辑请到自己的家里,面对具体的稿件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他们修改和加工。在刚刚开始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我就曾一次又一次地登门求教,每一次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他那不厌其烦的神态,现在回忆起来,历历在目。20多年过去了,我至今忘不了他帮我精心设置的栏目,还一直珍藏着经他修改过的稿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些老领导、老编辑,一谈起自己的成长史,全都像我一样,念念不忘叶至善这位“严师”。

从青春年少,到白发皤然,叶至善呕心沥血数十年,一直从事少年儿童读物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对出版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碑。有人认为编辑工作是“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叶至善却以自己的诗词明志:“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且不悔为人作嫁”。他岂止是“不悔”,他分明是乐为他人“作嫁”,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千百万“孺子”――少年儿童无私奉献了多半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