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语言研究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006-03-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杰 我有话说

面对汹涌而至的国际学术一体化浪潮,中国语言学的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就语言研究而言,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创新、掌握和运用不同的理论观念。这样,中国语言学才有助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多元全面的世界语言学健康发展,中国语言学者才能真正地以尊严和自信面对世界,同别人双向交流,平等对话。

世界语言学也

在期待着研究植根于汉语泥土、理论生发于汉语事实的新流派,也在呼唤导源于中国学术传统和文化语言土壤的新思想。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坚实的事实基础,可靠的论证体系,明确的研究目标,一组清晰的并得到初步验证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就客观条件而言,中国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形成学派的几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第一,有着丰富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大量语言材料,其中的汉藏等语言还有着举世闻名的历史典籍;第二,中国人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源远流长,有悠久独立的学术传统和求真务实的朴实学风,并取得过巨大的成就;第三,随着国家开放政策二十多年来的有效实施,中外语言学交流愈加频繁和顺畅;第四,跟语言相关的周边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和电脑科学也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对于多学科的交叉促进,对于激发学术灵感,对于提升学术水准极为有利;第五,已经大体上成功建立了一个梯队层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研究群体。

总之,中国语言学已经具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学派的条件和基础。所欠缺的是,理论方法的眼力,提炼升华的能力,假设演绎的魄力。

世界性与民族性是事物的一体两面,表面对立,实则统一。有鲜明的民族性,才有真正的世界性。没有各民族深入挖掘,慷慨奉献本民族的优质元素,就无法打造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色彩斑斓的世界性。(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