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战鹰疗伤有妙手

2006-03-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靖磊 刘亮亮 我有话说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航空修理教研室主任、教授涂明武,近年完成7项重点科研项目攻关,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是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飞机战伤抢修学科带头人。

“一生只做一件事”

那一年,飞机战伤抢修学科在空军一航院落户,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

、以色列等少数国家之后又一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涂明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样一段资料: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空军在战争的第一周,共修复100架战伤飞机,假如以军没有战伤抢修能力,战争打到第8天,以空军就会完全丧失战斗力。凭借着战伤抢修技术的优势,以军创造了96%出动率。在未来信息战争中,飞机损伤比将远远超过1:20。飞机战伤抢修是保持一个国家航空兵持续作战能力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涂明武下定决心,“一生只做这一件事”,他要在飞机战伤抢修领域有所作为。

在我军飞机战伤抢修学科创始人张建华带领下,涂明武跨上学科发展高速列车。很快,一项关于新飞机战伤抢修的课题摆在涂明武面前,他虚心向老同事请教,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按期顺利完成课题项目。

“抢修方舱”立奇功

某年,北京,空军科技大练兵演兵场,一架战鹰被“敌”击伤。空军一航院奉命派出一支精干的飞机战伤抢修分队,携带自己研制的“飞机抢修方舱”出现在演兵场上。“方舱”从检测、评估到方案设计、实施抢修,一气呵成,成为演兵场上人们关注的“明星”。

屡建奇功的“飞机抢修方舱”,正是涂明武主持研究的重点科研项目。“飞机抢修方舱”的设计与制作,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叠加。如何对航空兵部队三等飞行事故进行准确评估和定义,是整个课题的难中之难,若解决不了,将影响到“方舱”功能的设计和定位,后续工作将无法开展。为此,涂明武和课题组成员走遍全国30多家研究所、工厂和部队,与数十名专家进行探讨,解决了上述难题。这个项目获得当年的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涂明武也成长为一名学科带头人。

进军信息化战伤抢修阵地

走进空军一航院飞机战伤抢修仿真中心,只见大屏幕上显示出一架新型战机的三维立体模型。在多种类别和型号的攻击武器中选择一种,模拟攻击随即开始,爆炸瞬间产生的碎片从不同方向奔向战机,屏幕的下方,飞机和攻击物碎片的参数在飞速变化着,从发射到爆炸整个模拟攻击过程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攻击演示结束后,一份关于战机损伤的评估、项目、更换单元以及各专业所需人员、修理工时等数据立刻显示出来。点击受损部位,被弹片损伤的部件一一放大呈现出来。据科研人员介绍,该仿真系统基本上覆盖了飞机全部的重要零部件,计算仿真得到的不同战伤模式、战伤程度、概率分布与实验数据吻合率在90%以上。这套刚刚完成的飞机战伤抢修仿真系统是涂明武近年完成的又一重大课题项目。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就已开展计算机在飞机战伤抢修领域的应用研究,但飞机战伤仿真在国内尚无经验可以借鉴,且涉及力学、化学、物理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飞机修理技术等多种理论和学科。面对这个“硬骨头”,涂明武没有退缩。他和战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实验数据资料,绘制出成千上万个零件模型,将一架架庞大的飞机解析成数学模型。经过两年艰辛努力,涂明武带领课题组先后完成弹片散射、弹片打击及飞机损伤变形的数学模型。接着,他们又利用国内外现有仿真平台,编制适应作战飞机操作分析的大型软件。随着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一个个模型相互成功关联,一个个程序相继调试完毕,涂明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专家们在观看完演示后,对此仿真系统给予高度评价,说系统通过模拟飞机在实战条件下受到敌方空对空、地对空等武器打击后飞机实际损伤情况,预测未来的战伤模式,动态显示战伤形成过程,已构建起我军飞机战伤分析技术信息化平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