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评《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

2006-03-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兆路 我有话说

邱江宁《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打破才子佳人小说研究僵局,其最大特点在于借助俄国形式主义理论来探讨中国古典小说。以该著的第一章第二节为例,作者在详明切实地阐述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同时,大量举证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序言。通过这些第一手材料,作者反复指出,本土创作实际为人们提供了借助外国文艺

理论视角观照的充分依据。这种认真踏实的研究思路确实值得肯定。

邱著另一特点是注意考证,对于文本版本的考订与关注甚至到了令人觉得苛刻与繁琐的地步。文中最精彩的考证莫过于《玉娇梨》、《平山冷燕》两部小说成书时间的考证。关于这两部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的创作时间的界定,在研究界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公案。邱著的考证从小说的序言的解读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玉娇梨》、《平山冷燕》的多种版本都作了调查和分析,并从《玉娇梨》的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中所保留的“玉娇梨叙”以及“缘起”中的一些重要的版本线索推测出,《玉娇梨》、《平山冷燕》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能在清初顺治十几年,是天花藏主人创作了这两部小说。

作者应是解读文本高手。如第二章第一节中,作者对《金瓶梅》、《水浒传》中“鞋”与“银子”这两个有意味形式的分析。作者结合文本以及小说评点分析指出,小小的金莲女鞋可以折射出人的性格,反映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甚至使许多人的命运发生深刻的变化;至于人们生活所必需的银子则影响更加深远,“银子在小说中的广泛作用和丰富意味,为增进小说自由快乐、物欲横流的世俗基调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以为整部论著,作者最擅长的地方不在于借助西方理论,也不在于考订文献,而在于文本细读后的,对文本细节淋漓尽致的解析与表达。而作者可能并不以此为优点,所以文中这样的精彩之处并不多,实在遗憾。

邱著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毛病,那就是引文过多。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据,作者甚至不避重复地反复引用,这导致了论著行文的繁复,甚至影响了行文与论证的连贯性。实际上,这也大大遮盖了作者本来非常擅长的文本分析的优势。

另外,邱著过分泥于作品叙事结构的考察与探寻,没有探讨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仅关注作品的叙事模式,并且还试图由这种探求而获得对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学史价值的中肯评价,则失之远矣。(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