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奥尔默特:从幕后走向前台

2006-03-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刘欣伟 我有话说

奥尔默特(和平画)

2006年3月28日晚10时,经过15个小时的投票,将产生后沙龙时代新一届政府的以色列第17届国会大选尘埃落定,成立仅4个月的“前进党”赢得大选,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而其党魁、代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也被扶正,不日出任以色列建国以来的第12位政府总理。

奥尔默特,这个名字在半年前还是默默无闻,而现在当你在GOOGLE上搜索的话,摆在你面前的是12万条目录,这还只是中文搜索的结果;而在三个月前,也没有人会想到他将成为以色列政坛的“一把手”。去年年中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奥尔默特尽管资历深厚,但其公众欢迎度在利库德集团内部排名第四,列沙龙、内塔尼亚胡及国防部长莫法兹之后,支持率仅为13.3%,且其中大部分选票还是来自左翼党派人士。但此后利库德的内讧,工党黑马佩雷斯党首选举的胜出,为奥尔默特提供了前进的阶梯,一跃成为“前进党”的二号人物、政府的第一副总理。2006年新年伊始,沙龙的中风不起为奥尔默特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自1月4日开始代理总理职务以来,奥氏声名鹊起,开始了其政治生涯新的里程。

从“老鹰”到“和平雏鸽”

所有关于以色列政治的话题要从耶路撒冷说起。这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双认定为“永久的首都”;作为世界上杀戮最深的城市,耶路撒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先后被犹太人、罗马人、波斯人、拜占庭人、十字军、阿拉伯人、还有英国人占领过;这座城市还是世界宗教至高无上的圣城,圣殿山上的哭墙、摩利亚山顶的阿克萨清真寺、遍布街巷“我主耶稣”的足迹,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徒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1949年,以色列占领西耶路撒冷,18年后又从约旦人手中得到东耶路撒冷和旧城的控制权。自此犹太人在东耶路撒冷定居,同时驱逐东耶定居点的阿拉伯人,控制伊斯兰教圣地,50年来争论不休的耶路撒冷问题一直是巴以争端的核心症结之一。而其间担任长达10年(1993-2003)之久该市市长的就是埃胡德・奥尔默特先生。

在任耶路撒冷市长期间,奥尔默特开始呈现其鹰派“强硬分子”的本性,他开放饱受争议的哭墙隧道;在东耶阿拉伯居民区大力兴建犹太人定居点;毫不留情地拆除阿拉伯人建造的违章住宅。以色列媒体称,奥尔默特是比沙龙还“沙龙”的强硬派,他们两人都是利库德集团内的超级鹰派,奥尔默特甚至更加极端。奥尔默特曾表示要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都纳入以色列的版图,反对1982年以色列与埃及媾和而撤离西奈半岛。奥尔默特对中东和平“路线图”也持怀疑态度,大力鼓吹修建隔离墙的意义。他的右翼主张使他在以色列左翼内树敌不少,有人称他是以色列“潜在的最危险的政客”。

然而1999年奥尔默特与沙龙争夺利库德集团主席职位的惨败却使其与沙龙关系日近,后被外界更称其是沙龙的“第一心腹”、沙龙最忠诚的政治伙伴。沙龙和奥尔默特这两只鹰的接近,很大程度上缘于两人政治立场的高度吻合,此外务实的态度也决定了两人合作的默契。2003年,奥尔默特离开耶路撒冷市政府加入沙龙政府,任副总理兼贸工部长。在围困阿拉法特、清除哈马斯领导人亚辛和兰提斯、修建隔离墙、撤离加沙等沙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背后,都能看到奥尔默特的影子,很多决策都是先由他露出口风以试探外界的反应,然后再由沙龙拍板决定是否付诸实施。

随着沙龙执政风格由强硬、激进转向温和、务实,奥尔默特也开始了其“鹰派”到“鸽派”的蜕变。两位利库德集团的超级“鹰派”成为去年撤离加沙行动最坚定的执行者,完成了连“鸽派”都难以想象的“不可完成的任务”。2005年11月,沙龙成立“前进党”后,身为利库德集团元老的奥尔默特率先追随沙龙加入新党。尽管沙龙尚未来得及为他的“前进党”制定政治框架,但由奥尔默特作为继承人来领导该党相信应该也是沙龙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在大选前就有分析说,如果奥尔默特当选以色列总理,他比沙龙更有可能与巴勒斯坦方面展开和谈,这在3月29日凌晨奥尔默特发表的大选获胜演讲时得到了验证。正如奥尔默特的一位老朋友所说:“他是一个精明的律师,一个讲究实际的人,如果巴勒斯坦人能够遵守和平,他将准备放弃土地,以他的克制让世界惊讶。”

由此可以看出奥尔默特的务实比沙龙有过之而无不及,支持者称他精明,顺应民心;反对派则指责他立场不坚定,见风倒。尽管沙龙表示除加沙外,不撤离其他犹太人定居点,但奥尔默特则希望全面展开撤离,“痛苦”放弃现有的土地,包括阿拉伯人所在的耶路撒冷东部地区,并将“设定国家永久的边界”。

这些差异并未给奥尔默特带来负面影响,因为他是沙龙的副总理,是沙龙的亲密战友,所以国民将他看成是沙龙政治遗产的继承人。耶路撒冷的一位教师说:“我已经受够了他当市长的日子,不过我肯定会投票给前进党,因为我同意沙龙的方针,我相信奥尔默特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在最近一次的媒体专访中,奥尔默特表示,定居点撤离和边界问题还需商讨,这要看巴方如何接受以色列提出的三个国际社会达成共识的条件。

家族:难解中国情缘

从19世纪末开始,大批犹太人为逃避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和歧视纷纷沿着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来到中国的东北,哈尔滨曾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聚集中心,在上世纪20年代,哈尔滨的犹太人最多时达到2.5万余人,他们在哈尔滨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体系和宗教、文化、商业生活,当时的犹太会堂、学校、商场等典型犹太建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奥尔默特的祖父母也在这些犹太人之中,1917年,奥尔默特的祖父约西弗・莫西福维奇・奥尔默特携家人从俄国移居到哈尔滨市,一直生活至1941年病逝,后安葬于哈尔滨市郊区皇山公墓内的犹太人墓区。奥尔默特的父亲莫迪凯・奥尔默特出生在哈尔滨,1932年移居巴勒斯坦,后成为以色列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农业技术专家;奥尔默特的母亲也来自哈尔滨,因父母常在家中用中文交谈,使奥尔默特从小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2004年6月,时任以色列副总理的奥尔默特应中方邀请,率领由以色列企业家组成的商务代表团访华,奥尔默特在兄长、时任以驻华参赞欧慕然的陪同下专程赴哈尔滨祭扫祖父母的墓地。

政治世家刚柔相济

奥尔默特可以说是生于政治世家,因此其政治理念受家庭的影响很大。父亲莫迪凯・奥尔默特早年是“伊尔贡”(“民族军事组织”的简称)战士,是一名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以色列建国后曾担任国会议员。“伊尔贡”成立于1937年,主要的发起成员是一批来自波兰的犹太移民,该组织拒绝接受相对温和的另一军事组织“哈加纳”的“自我控制”政策,主张对任何伤害犹太人的事件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伊尔贡”后来又衍生出一些更加极端的分支组织,如“以色列自由战士”等。受父亲的影响奥尔默特从政很早,1973年9月利库德集团成立,28岁的奥尔默特成为利库德的元老之一,同年他当选国会议员,成为以色列最年轻的议员,此后连续7届当选,是排名第三的最资深议员。奥尔默特在政界一帆风顺,先是在议会的外交和国防事务委员会担任要职,此后在1988年出任沙米尔内阁的不管部长,1990年又出任卫生部长,1993年当选耶路撒冷市长。2003年加入沙龙政府,任副总理兼工业与贸易部长。2005年8月,奥尔默特接替内塔尼亚胡任财政部长。奥尔默特的妻子阿莉扎是一位小有成就的艺术家和作家,写了不少剧本和小说。阿莉扎毕业于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文学专业,与奥尔默特是校友。他们的4个子女受母亲影响很大,都是左翼支持者。有人戏称,右翼的奥尔默特生活在左翼分子的包围之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