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早晨,今年北方地区的第四次强沙尘暴开始在乌日塔白乙所在的哈图他拉嘎查肆虐。黄沙弥漫在空中,哈图他拉嘎查模糊不清。如此恶劣的环境,身患癌症的乌日塔白乙和乡亲们与贫穷做着不懈的抗争,可以想象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付出、何等的坚韧,他们给了记者从未有过的震撼。
为子孙后代
留下绿水青山
哈图他拉汉语的意思是硬甸子,也就是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它与科尔沁沙地把乌日塔白乙和乡亲们紧紧包围在里面。为了改变这里的生态,乌日塔白乙每年都带领全体村民进沙地、踏碱滩种草种树。盐碱滩种树可不容易,他们挖好坑后,要到几公里以外的耕地把好土抬回来填上,然后再种树。人们把这种方法叫“换土植树”。
十几年来,乌日塔白乙带领群众治沙造林达2000余亩,退牧还草1万亩,绿化总面积达9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8.4%,耕地田成方、林成网。
2005年,乌日塔白乙在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利用一条洪水沟建起了一座水库。水库可以提高地下水位,又可以养鱼、养鹅,发展旅游业,扩大水浇地面积。他说:“要把哈图他拉建成绿色宝地,让城里人来休闲。”
不会骑自行车的人
哈图他拉在变,可乌日塔白乙有一个短处没变,那就是他没有学会骑自行车。年轻时家里穷,买不起自行车,没机会学。等村里富了,他们买了小四轮、摩托车以及各种农机具。没有自行车,乌日塔白乙十几年来就用两条腿走村串户。为了铺平嘎查的路,乌日塔白乙在嘎查启动了“三纵六横”村屯街路改造工程。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在3个自然村里挨家挨户做动员,一鼓作气拆除了影响规划的3000米围墙、34个门垛、猪圈和场院,并将路面拓宽到14米。卫生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看到了新农村的雏形。
村里的水含氟量高,村里很多人得了粗脖子、骨质疏松病。2002年,乌日塔白乙在做完食道癌手术后的第11天,就回来指挥大家填埋自来水管,每天要走20多公里。自来水安装工程投入使用后,村里人第一次喝上纯净的饮用水。78岁的老党员程淑贤老奶奶说:“能喝上自来水我们祖祖辈辈也没想到,看他大病后回来,可高兴了,又能给我们造福了。”
一个都不能少
乌日塔白乙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做大事来办。谁家春天种不上地、谁家孩子上不起学,他都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村民那顺乌日塔三个孩子都在读大学,生活不宽裕,乌日塔白乙就发动群众捐款,自己带头捐了200元,大家你5元,他10元,共捐了2000多元钱,解决了那顺乌日塔的燃眉之急。村民尼玛一家7口,5个孩子,由于没有牲畜,种地遇到了困难,乌日塔白乙主动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把自己家的化肥送给他,帮他收粮、打井、盖房。如今,尼玛家已经摆脱了贫困,盖起了四间砖房,并陆续添置了彩电、摩托车、拖拉机。在哈图他拉嘎查,像那顺乌日塔、尼玛这样的贫困户都曾得到过乌日塔白乙各种形式的帮助。
现在,全嘎查182户中,“十星级文明户”达150户,实现了整体脱贫。
在这里10多年帮助改造盐碱滩、打井、建水库的库伦旗水利局副局长王河说:“虽然哈图他拉没有华西村那样楼房林立,轿车穿梭,但这里是中国大多数农村的真实写照,因为有了像乌日塔白乙这样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才山乡巨变。”
风沙无法遮挡乌日塔白乙高大的身影,作为贫困地区的新一代农牧民,他们的力量来自头脑。风沙在弥漫,乌日塔白乙在风沙中开始了新的一天。不会骑自行车的他还将为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留下多少脚印,没有人能数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