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70年代,王钟翰先生曾被借调到中华书局参与《清史稿》的点校工作,前后花了10年时间。如今20多年过去
这次修订工作的总编纂是前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4月5日,一批在京的史学名家举行修订工作第一次讨论会,标志这一宏大工程的序幕已经拉开。
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历史地位
中华书局上世纪70年代完成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毛泽东主席批示,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历时20年完成的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校勘整理方法,对二十五部“正史”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的系统整理。数十位专家学者先后于1963年、1971年两次会集北京中华书局,逐句校点,集体定稿。当代知名史学家皆参与其事,如顾颉刚、白寿彝、陈乃乾、唐长孺、王仲荦、陈述、傅乐焕、翁独健、郑天挺、张政?、王毓铨、启功、孙毓棠、王钟翰、杨伯峻、周振甫、赵守俨诸先生,群贤毕至,可谓一时之选。这是上个世纪后半期中国最为优秀的一批历史学家,他们代表了新中国史学界各断代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点校基本上选用了当时最好的底本,改正错字,校补遗缺,加注新式标点,划分段落,并撰写了内容翔实的校勘记,使中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以更准确、更清晰的面目出现。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出版问世之后,各种旧版本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几乎全部被替代,成为海内外学术界最权威、最通行的版本,享有“国史”标准本的美誉。
修订本将成为古籍整理新的里程碑和标志性出版物
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整理出版工作从1958年开始,至1978年完成,经历的时间较长,加上政治形势的左右和参与点校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各史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因而,近年来,中华书局一直在为全面修订“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做各种准备工作。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表示,多年来,针对“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中存在的种种遗憾和不足,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撰写了大量校订研究的专著和质疑、考证性的文章、札记,大量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已对一些史书中所述史实有所厘正。在修订工作的准备过程中,中华书局也有计划地收集整理了关于点校整理本的意见和建议。考虑到能够从事这项繁重的古籍整理出版任务的前辈专家学者日益减少,为了抢救性地利用老专家老学者的经验和智慧,培养古籍整理的学术梯队,中华书局决定正式启动修订工作。
李岩介绍,修订工作严格遵守在原有点校本基础上进行适当修订的原则,通过全面系统的复核、修订和整理,基本解决原点校本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形成一个体例统一、标点准确、校勘全面、阅读方便的全新修订本,使之成为新世纪中国古籍整理事业一个新的里程碑和新的标志性出版物。全部工作预计需要7年时间完成。届时,修订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将采用精装典藏本和平装普通本两种装帧形式。典藏本、普通本均采用繁体直排,全式标点(人名、地名加专名线),附人名、地名索引。同时,中华书局还将推出“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电子版及精编本。另外,在合适的时候,还将安排出版简体字版,降低价格,满足普通大众的阅读需求。
中国历史记载五千年代代相续独一无二
担任修订工作总撰稿的任继愈先生4月3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谈到修订工作的意义时,任先生认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的根,这个根就是历史。中国的历史记载五千年代代相续未曾断绝,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中国的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能够给后人宝贵的启迪。
通过史书,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英雄人物,有无数的发明创造,像最早发明用火的燧人氏,没名没姓,但他对文明作出的贡献被史书记载下来了。还有有巢氏,在树上搭屋,这也很了不起。人类不用在洞穴里住了,能够住房了,这可以避免潮湿,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伏羲氏教人发展畜牧,神农氏教人耕种,发展农业,开始定居。这都是很大的功劳。从中国的远古神话里可以看出,我们关注的是人间,而不是天上的神。我们的文明进步是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天。一代一代,克服困难、创造业绩的人物和事迹数不胜数。这些都被我们的史书传承下来了。这些积累起来,就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我们对国家的热爱。
现在中国有56个民族,大家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从历史上看,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社会发展并不是用血缘区分、决定的,而是以华夏文化作为民族、文明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国家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还说:“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两千多年前,孔子心目中重视的就是文化的认同而不是血缘的继承。
我们国家汉族人数最多,但是几千年来汉族已经融合了许多其他民族的血脉。像隋、唐的皇帝,很多人的母系都来自少数民族。还有非汉族的兄弟民族做皇帝的,比如辽、金、西夏、元、清等,他们并不是另外的文化,是以华夏文明为骨干的。他们同样读孔孟的书、讲忠孝、爱国。像元朝统一中国后,就把文庙修到了云南。在那之前,云南是没有祀奉孔子的文庙的。从史书上看,历朝历代的典章制度都是接续前朝,绵延下来的。有了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民族团结、融合就有了认同感。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这种文化的认同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教育要加强历史教学,从小学就开始讲。小学可以以历史故事为主,到了大学再以历史规律、社会内涵学习为主。了解历史会增强对祖国的热爱,这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天修订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价值就应该从这个高度认识。
28年前,历尽艰辛完成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使我们得见一代前辈学者的学术品格与水准。今天的修订工作相信也会让后人看到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于典籍延续和学术传承的责任感与学术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