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柳路)共青团贵州省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独辟蹊径,以“春晖行动”为载体,借助“亲情、乡情、友情”的纽带,以“志愿、公益、互动”为原则,架起情系贵州省内外人士回报家乡的桥梁,利用城市经济、科技、教育等发展优势,带动乡村发展,创造性地开辟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途径。
“
贵州省农业厅机关党委副书记郑传楼,利用节假日,多次往返于贵阳市与家乡遵义市正安县安场镇自强村之间,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硬是把一个“穷窝窝”改造成了“金窝窝”。他也被聘为“名誉村长”。“春晖行动”的创意即由郑传楼的事迹启发提炼而出。
“春晖行动”自2004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迅速在贵州省内外掀起了巨大的情感热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共黔南州委将“春晖行动”写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方案;遵义县、正安县、独山县等则分别把它写进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连创的文件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工作报告中。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先后有45个县(区、市)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行动”,直接、间接推动智力、财力、人力资本向农村转移累计金额已达2000多万元。
“春晖行动”启动以来,登记在册的“春晖使者”达到2000多名,行动覆盖到了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1484个乡镇,共引资2000多万元。
今年春节,团贵州省委与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手,推出了“春晖行动温暖万名贫困母亲”活动,原定出资100万元慰问1万名农村贫困母亲,结果各地热情高涨,慰问金最终达到200余万元,仅遵义县即慰问了1000余名贫困母亲。“春晖行动”影响进一步扩大。
一年荏苒,“春晖行动”正在贵州高原播洒出春晖一片,被此间舆论评价为“跳出三农抓三农”、“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找准了工作的聚焦点和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