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季节临近,苏州市教育局的办公室里显得异常忙碌,办公桌上堆放着从各级各类学校汇集来的贫困生情况调查表,这是为建立全市性的贫困生助学信息库准备的基础数据。通过建立这一数据库,将苏州的爱心助学体系更周密地整合起来,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离开课堂。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告诉记者,苏
免费班演绎“爱的传奇”
“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心人!”当贵州女孩傅裕把自己在苏州的“传奇”告诉伯父时,伯父说啥也不肯相信。去年8月,傅裕被苏州东冉民工子弟小学推荐到市三十三中。傅裕与父亲从苏州市东桥镇满头大汗地赶到三十三中,校长华意刚听说他们来一趟竟然要花两个多小时,就开始犹豫,“要保证上学不迟到,必须凌晨四点半就起床;而学校五点放学,辗转回到家要晚上七八点钟,难于保证学习和安全。”
听了校长的劝告,傅裕的父亲动摇了。可傅裕的脚像“生了根”,“赖”在校长室里,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我从未在这样好的学校上过学,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拗”不过她的“倔劲儿”,华校长终于点了头,傅裕如愿就读三十三中免费班。开学后,班主任张罗着给她在学校周边租房子,一位学生家长得知后,毫不犹豫地说:“到我家来住吧。”就这样,幸运的傅裕来到张阿姨家,免费吃住。
免费班的孩子,每人都有一个类似于傅裕的“传奇”故事。2001年秋季至今,苏州市教育局在觅渡中学和三十三中各开设了一个面向全市贫困家庭子女的“初中教育免费班”。实行“五免”(学杂费、书本费、午餐费、校服费、活动费),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已有两届近200名学生毕业,其中觅渡中学免费班首届毕业生升学率达100%。
一封求助信引出6年“爱心接力”
17年前,出生没多久的小丹被父母遗弃在苏州山塘街上。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收留了她。4年前,小丹该上初中了,成绩不错的她向往着上平江中学,可奶奶年事已高,生活十分困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丹给平江中学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学校很快就有了回应。根据小丹的情况,学校决定免除她初中三年所有的学习费用,并承诺给她生活上的补助。去年,小丹如愿升入苏州市第三中学,学校又免除了她高中阶段学习的所有费用。细心的小丹自己算过,6年“爱心接力”,平江中学和市三中为她这位孤儿花费了近10万元。
“爱心接力”也发生在其他学校。苏州市一中校长周春良介绍,一中通过交纳特殊党费、“爱心义演、义卖”、特殊团费等形式,建立“帮困基金”,每年费用不低于30万元。苏州中学、苏州市四中等十几所学校设立了校友基金会奖学金、程郭太夫人奖学金、刘元方院士奖学金等26种奖学金。仅2005年全市发放的帮困奖助学金就达2000多万元,减免杂费21484人次,免费提供课本23016人次,补助经济困难寄宿1466人次。另外,红星助学金、苏宝助学金等由社会、学校共建单位定期捐助的助学金,已使上万名寒门学子受益。
长效机制构筑“爱心助学网”
鲍寅初告诉记者,目前,教育部门正在筹划建立一个全市性的贫困生助学信息库,通过受助者自行申报、学校提供、社区提供三种渠道,发放贫困生情况调查表,把贫困生资料情况汇总起来;对于没有填写调查表的“漏网”学生,班主任会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访及时发现,主动帮扶。从而形成一个信息畅通、网络健全、持续跟踪的长效机制,从技术上确保“一个也不少”。
去年九月苏州市委出台的一项决策,从制度上构筑起了更大的“爱心网”,让贫困家庭奔走相告。从今年秋季入学起,苏州将全面实行9年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免费项目包括杂费、课本费和技术信息费等相关费用。为了这项惠及全市60万名中小学生的政策,政府每年将多追加教育财政支出约2亿元。
而与“寒门学子”同样感受温暖的,还有在苏就读的16.38万外来民工子弟。2004年起,苏州把民工子弟教育普及纳入新世纪教育的框架,坚持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11.5万人坐进了公办中小学课堂,为此苏州教育每年要多花1亿元。同时,教育局对137所民工子弟学校实行规范管理,鼓励公办学校“放下架子”与他们形成办学联合体,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协助工作,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赠送教学设备,定期督察。
帮困助学,除了物质更要精神,苏州将精神帮扶深入到贫困生的心理辅导之中。不够自信、不够宽容,趋于消沉是相当一部分贫困生的共同点,为此中小学都建立起心理辅导室,采用个别和心理讲座等群体辅导的方式加大对贫困生心理的疏导。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育爱心,走出贫困带来的阴影。苏州市三十三中成立了校外辅导员队伍,将一批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普通人请进学校,给免费班的孩子“现身说法”。以此为贫困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