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医疗改革――慕尼黑的热门话题

2006-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素描/和平

感谢德国国际培训和发展协会的邀请,我们日前访问了德国。在慕尼黑期间,正是医疗改革成为当地热门话题之时。“我们的口号是‘以可支付的价格,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分管医疗卫生的慕尼黑副市长罗腾巴赫-肖尔茨女士直言道出了德国医疗改革的目标和宗旨。

德国的医疗保险体制始于1870年,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和完善。在国际横向比较中,属于最好的之一。目前,德国的医疗保险基本分两类,一类是私人保险,主要服务对象是收入较高的小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各类名星、自由职业者等。保险费较高,全部由个人承担,享受的医疗服务也较好,如生病时可以让专家治疗,住院时可住单人间。这部分人约占10%。另一类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保险,每一个领工资的人都必须参加,保险费为其额定工资的14%左右,雇主和本人各承担一半。没有收入的配偶和子女可同时享受医保。投保人失业期间,其保费由失业金或社会救济金支付单位代为支付。肖尔茨女士说,除少量非法移民外,慕尼黑市基本不存在因为没有钱而看不起病的现象。

肖尔茨女士说,慕尼黑之所以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主要迫于以下原因:一是欧盟通过了有关决议,要求医院必须独立于地方政府,不得从公共财政获得补贴;二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和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检查和治疗费用也直线上升;三是人均寿命延长,打破了原有医疗保障体制的平衡,使保费收支入不敷出的现象日趋严重。十年以前,慕尼黑市较富,还能通过地方财政给予补贴。现在市财政已陷入赤字状态,也是爱莫能助。

慕尼黑有160万人,全市有9000名医护人员,其中有7000人在市属的5家医院工作。每年治疗病人13万,营业额6亿欧元。副市长说,市属医院原来是市政府的一个部门,当出现经营赤字时,就伸手向市财政要钱。根据2003年市议会批准的改革方案,从2004年起将5家市属医院组成医疗集团,从市政府剥离,实行企业化管理。要求他们在5年内实现自负盈亏,节支400万欧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疗集团在市政府的有效参与和协调下,确定了以下措施:1、通过自然减员的方式,在5年内减少员工1000人;2、对5家医院进行专科化管理,以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减少重复投资;3、合并5家医院的采购、后勤和行政部门,以减少人员。同时通过批量采购来压低采购价格。为保证疗效,杜绝腐败,医疗集团成立了药品和设备采购委员会,由委员会共同决定采购清单,使处方医生与制药公司没有关系。

另外,为了防止医院提高收费标准,医疗集团还同医疗保险公司一起,按系数和病例确定了收费标准。保险公司按确定的收费标准支付,超标部分保险公司可以拒付,以鼓励医生按需用药。当然,每个病人的情况差异很大,建立科学的系数收费标准有相当难度,但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许多常见病的收费标准已经建立。

副市长说,这次医疗改革的实质是医疗费用承担比例的调整。欧盟要求的这种“私有化改造”不符合德国福利社会的理念。有些地方财政更困难的城市,已将医院卖给了私人投资者。她认为,这不是医疗改革的方向。医疗改革一定要充分顾及基层民众的需求,要尽量减少对他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