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六盘山上高耸的“天线”

2006-04-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跃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曾留下著名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山顶,有个广播电视转播台。转播台里,有近60名工作人员在风雨严寒中履行着神圣的职责。有位广受赞誉的人,就是共产党员、电视机房值班长王建英。

六盘山风光很美,但六盘山山顶上的日子却很不好过。这里海拔近3000

米,常年被大风、雨雪、云雾“骚扰”,年平均气温很低,就是在盛夏的夜晚也得用电炉取暖,水烧到91度就翻滚如花了。

现年50岁的王建英,从1976年试播时就上了山。31年了,他先后当过锅炉工、收发员、电工、值班员、值班长兼带班长。他只读过初中,现在却成为台里的业务骨干。刚当执机员时,他一看见复杂的播出设备,眼睛就犯晕。“这是吃技术饭的,没有本事可不行!”为此,他买来相关书籍,一点一点啃,虚心求教,不懈钻研。几年后,他就能把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器件熟记于心了。

钻研业务,成了他的最大爱好。他看见电视发射机的逻辑控制盒功耗大、易老化、稳定性差,就想改进它。为此,他查阅大量资料、用自己的工资买来电子元件,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由他改进的控制盒,不仅减少了90%的功耗,而且提高了稳定性和播出质量,降低了故障率。直到现在,六盘山转播台还在使用。此事对王建英鼓舞很大,此后他一有空闲就琢磨那些元件。就连那个极易磨损、每年都要多次更换、价值近5000元的大型电子管,也让他琢磨出名堂来了。

转播台最辛苦、最危险的是排查线路故障、更换配件。每次,王建英都要背着几十斤的设备、工具翻山越岭。一次,王建英爬上70多米高的铁塔拆装天线,一个螺帽砸在头上,使他血管破裂,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才发现躺在病床上。由于没有时间攻文凭,王建英的职称、待遇都很低,有些徒弟都超过他了,而他依然是个值班长,但他无怨无悔。有人说,王建英就像那接收天线,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他说,我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台长袁泾说,六盘山转播台保持30年正常播出,这里有王建英的功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