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座城市,把学校分为“普通学校”、“市重点”、“省重点”;在同一个学校、同一年级,又把学生分为“重点班”、“普通班”,或按文化课成绩把学生分为A、B、C几等,这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这个问题,在深圳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当中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深圳的媒体也对此纷纷展开了讨论
前不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明确提出:初中和小学不得划分重点校、设重点班。几年前,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深圳的教育部门也一再重申,学校要取消“超常班”、“奥数班”。现在,“奥数班”基本上从深圳校园消失了,但是重点班、超常班却仍然在各个学校存在。
“重点班”应不应当设立?为何“重点班”难以在学校取消?问题出在哪里?深圳的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生家长:两种意见截然对立
对于重点班、超常班,家长们的反应往往有很大分歧。高三学生家长汪先生认为,学生学习的程度实际存在差距,不可能一碗水端平,重点班可以保证跑在前面的学生跑得更好,如果取消,就可能把优秀的学生成绩拉低,这也造成对这部分学生的不公平。
学生家长李女士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她说,现在人们为什么会去热捧重点校、重点班?就是因为许多非重点校、非重点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不是很到位,让家长不放心。取消重点校、重点班,就是为了让所有学校都能有好的教学条件,都能成为好学校。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愿。
李女士还表示,作为一个家长,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但我觉得,除了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承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很重要。否则,即使考上了大学,将来走入社会能不能干好工作还很难说。
学校校长:设重点班是不得已而为之
深圳各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重点班的认识则似乎比较一致。他们认为,设立重点班弊端的确很多,但在目前情况下,设立重点班虽不得已也只能勉强为之。
深圳文锦中学校长皮爱民认为:重点班、超常班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过去我们的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精英教育,加上我国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而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提供最好的师资。重点校、重点班和超常班就是迎合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深圳中学副校长赵立认为,以文化课成绩为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标准与高考升学率挂钩,在这个评价标准下,不管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都非常大,特别是所谓的重点班、超常班,由于学生间学习成绩差距较小,他们的学习压力更大。
皮爱民说,现在许多普通学校举办这类实验班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一是为了孩子分层教学,更是为了以实验班的形式吸引已经被筛选过、相对较为优秀的生源。学校存在重点班、超常班等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在学校的反应,并不完全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出现了问题。
社会人士:应当给孩子一个公平的人生起点
关于取消“重点班”的规定也在深圳的社会各界人士和网民中引起了热烈争议。
一位叫“瓦特”的网友认为,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应该是平等的,所以要让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均衡的教育资源,不能为了选拔少数“尖子”而使多数孩子的利益受损。
深圳教育局的一位副处长表示,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教育部门是不允许的,这不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影响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最终让所有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马敬仁教授认为,取消重点校、重点班是大势所趋,也是完全应当的。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该为每个纳税人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
马敬仁分析说,重点校、重点班难以取消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有需求,也就是供求矛盾大,教育资源少、优质学位少,这样就肯定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二是家长望子成龙,现在基本上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谁都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为此不惜代价。此外,学校自身也有问题,一旦教育资源按政策实行均衡化配置,学校就难以分出“高下”,校长要想通过培养“尖子生”干出成绩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上述种种因素说明,取消重点班、重点校制度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