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报

2006-05-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建国 杨思远 祁文辉 我有话说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不完全协调,人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能完全对接,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新体制,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愈凸显。

加强人才预测预

报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日益显现,同时加强其宏观调控也就更为必要。由于仅靠市场调节和短期市场供求信号引导,难以实现社会人才资源配置的总体和长期优化,甚至会导致资源大量浪费。因此,必须注重完善市场基础作用与宏观管理调控的有机结合,加快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的新体制。而加快建立信息引导机制和加强预测预报,就成为健全这一体制的迫切需要。

科学预测预报既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方式和途径之一,又为其他宏观管理调控手段的正确适时适度运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人才科学预测预报,尤其是通过加强中长期预测预报,有利于克服市场短期信号的局限性和误导,为制定人才发展、教育科技发展、社会就业等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各方面提供信息支持与资讯帮助,对于解决目前总体上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及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具有指导作用。实际上,其他宏观管理调控手段只有建立在科学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正确有效,也只有两者配合运用时,才能发挥好各自作用,获得最佳效果。

目前,总体上看,我国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工作还很薄弱,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和发挥宏观指导作用,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尤其是中长期预测预报,尚未普遍启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流动和配置,以及人才结构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人才规划、政策的科学制定等。

加强人才需求预测有利于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部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已经明显供过于求,或与社会要求不符。而另一方面,培养这些人才的学校仍在招生,甚至扩招,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复杂,但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才需求科学预测及其指导引导不够,以及基于这种预测的有效宏观调控不够。因此,研究如何使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和结构调整更好地按照社会实际需要及其变化来进行,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缺少充分必要的科学预测指导,一些学校往往注重根据目前或近期人才供求情况和就业情况,来作出判断和决策,在一些专业尤其是热门专业的增设和扩招上,仍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迎合多数学生追求高层次教育的心理和现实需求竞相提升办学层次的情况也确有发生,从而造成教学资源紧张,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下降。又由于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及市场容量相对有限,结果是几年后培养出的同类人才过多,总量过剩。

从学生对学校、专业选择情况看,由于缺少科学预测预报指导,也带有很大盲目性、随机性,追求热门专业、高学历及只根据近期或短时期就业情况作出选择的现象比较突出,以致给学校发出促其扩招的错误信息,并为以后就业埋下隐患。

我国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一方面使得学校自主权扩大,另一方面将学生就业实现推向市场,学生与用人单位在市场上双向选择。这一方向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建立起一种能使招生、培养与就业相互协调,人才供给与需求保持动态适应的长效机制。其中基础性的工作是建立健全预测信息引导机制和预警机制。即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和预警制度,开展并做好短中长期相结合的科学预测预报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发布前瞻性预测信息,并且当人才培养供给将要出现饱和或过剩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同时配之以适当调控手段,加以有效调控。

由于存在人才需求变动性较强与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结构刚性较强的矛盾,其配置和结构调整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因而就更需要做好需求的科学预测预报,以避免调整及其带来的损失。不仅如此,由于人才生产过程和周期及教育结构调整需要更长时间,因此为使人才供给与需要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就必须使人才培养不能只考虑当前和近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未来一定时期的需要及其变动趋势,从而超前做好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尤其是中长期预测预报尤为必要和重要。

将就业实现推向市场,并不意味着就应将就业责任推向市场。事实上市场只对符合自身需要的毕业生就业“负责”。政府应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和预测预报职责,为制定招生培养计划、教育发展规划、毕业生就业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并积极指导考生志愿选报、学生职业发展设计及毕业生就业和工作选择,从而为毕业生就业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和保障。

加快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报机制的建议

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报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要高度重视人才需求的预测预报,将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办。各级政府应将其作为类似天气预测预报的公共产品,搞好社会供给。各级人事人才管理部门要将其作为一项新的重要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和方式,摆在重要位置。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此项工作要积极支持、参与和配合。各有关方面要积极开展各产业、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科学预测预报。

二是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发布人才需求预测信息。不仅要及时进行近期、短期预测预报,提供近期“气象”服务,发布短期分析预测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下力气搞好和强化中长期预测预报,提供具有指南和灯塔作用的中长期预测信息。既要进行综合性预测预报,也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专项预测预报,如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毕业生、企业、考生等)、不同领域或各类人才的预测预报等。近期需求预报,可按月度或季度发布,或随机发布。其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和近期人才需求综合情况、态势和走势,各类人才需求和引进信息,人才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等。短期需求预测预报,可按年度进行,主要是对未来一年的人才需求情况及其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并发布年度人才需求综合预测分析报告。中期需求预测预报,可以3-5年(与大专和本科教育的学制相当)为周期滚动进行;长期需求预测预报,可以10年为周期滚动进行。中长期预测预报,主要是对预测期人才需求情况及其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并发布中长期综合预测分析报告。要定期不定期地发布重点或紧缺人才需求、引进目录,以及鼓励引进的人才目录,其中包括产业、地区、单位、专业和岗位等。在政府人事人才职能部门网站设预报固定专栏。

三是搞好预测预报机构和网络体系建设。以人事系统为依托、为主体,构建人才需求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在各级人事部门可依托适宜职能机构设立预报站(中心),组织开展各级的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工作,统一发布各级的人才需求预测信息和预测分析报告。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人才市场、人才中介组织,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等,设立预测、监测点。

四是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基地。专门或依托人才研究机构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年度和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基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总体及各方面各类人才需求情况及其变动趋势进行阶段性、滚动式科学分析预测。其中包括:对人才需求趋势作出前瞻性科学估计和判断,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总量及结构分析,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典型、抽样调查分析和全面统计分析,对在校生、毕业生、人才引进和流动、人才市场等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招生、人才培养、人才建设与发展等进行分析和预测。

五是建立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预报指标体系和分析系统。开发该体系和系统的软件,综合采用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并结合人才需求预测实际,进行预测方法的研究和创新,保证预测结果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六是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报告、统计制度,以及人才需求信息征集、反馈、汇集制度和机制。畅通信息渠道,构建人才需求信息网络系统。搞好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建设。(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委党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