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奥运场馆 见证自主创新

2006-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豫斯 我有话说

“奥运来了。”随着奥运倒计时牌上数字的不断递减,第29届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在奥运筹办工作中,中国人的智慧越来越多地得到体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体育建筑就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最好证明。

坐落在北京北中轴线上的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圣火将在这里点燃。届时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汇聚于此,奥林匹克的梦想舞台将在这里开启。这座被人称为“鸟巢”的宏大建筑,和它身边的“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同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建筑的伟大代表。它们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也记录了现代中国的自主创新实力。

“鸟巢”和“水立方”设计效果壮观,但在将图纸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却也向建设者们提出严峻的挑战:“鸟巢”的主体结构是由一系列辐射式的钢结构旋转而成,这个大跨度的重型钢结构中有大量的曲线结构,这些结构的设计、加工和安装处处都不同一般。而“水立方”那样的钢结构在我们国内的建筑中也从未出现过。

通过科技攻关,奥运场馆的建设者们成功取得了在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上的突破。同时,厚钢板焊接技术及应用研究、矩形钢管永久模板混凝土斜扭柱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国家游泳中心聚四氟乙烯(ETFE)膜结构应用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相继问世,并填补了多项国家空白。

据北京“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国家体育场外部钢结构的钢材用量为4.2万吨,整个工程的总用钢量,包括混凝土中的钢材、螺纹钢等达到11万吨,这中间没有用一公斤外国钢铁,“鸟巢”用钢全部实现国产化。

在国家游泳中心的墙体设计中,我国的建设者突破了传统做法。他们首创以泡沫结构为基础分割出建筑的整体形状和各个内部空间,从而实现从墙壁到天花板的整栋墙体结构连接顺畅自然、严丝合缝。这种泡沫式的设计看似不如传统结构结实,但实际上它却非常坚固,在吸收地震能量方面也非常理想。工程竣工后,“水立方”将拥有两项“世界第一”,一是在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技术综合最全面的工程建设中运用聚四氟乙烯(ETFE)立面装配系统,另一个是“水立方”建成后,将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游泳馆。

截至目前,在北京市建设的31个比赛场馆中,11座新建场馆已全部开工,改、扩建和临建场馆也相继开工,所有场馆将于2007年底前竣工。“鸟巢”如今已轮廓分明:钢结构的施工吊装工作正在按照计划和施工方案有序进行,20余个主结构柱脚和106个次结构柱脚已基本完成吊装施工。“水立方”主体结构已经顺利封顶。

 

建设中的“水立方”体育馆

 建设中的“鸟巢”体育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