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的“威力”图片来源:E世纪
从世界范围看,烟草工业是税收的重要来源。烟草生产对于特定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烟草消费又是一柄“双刃
卫生专家指出,目前,吸烟以及由此带来的肺癌等疾病发生率上升,正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不但抵消了烟草工业创造的利润,也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成本;“控烟”在中国,已不应该仅停留在口号上。
中国烟民占全球的1/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向记者提供的几个数据颇令人吃惊:目前全球有11亿烟民,其中8亿多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烟民则占了全球烟民的1/3,达到3.5亿,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
杨功焕介绍,我国2002年所做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5.8%,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6.0%和3.1%。此前,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还显示,全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7.6%,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6.9%和4.2%。将两次调查结果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进行比较,2002年人群吸烟率比1996年下降了1.8%,男女分别下降了3.1%和1.0%。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吸烟人口较1996年仍增加3000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存在吸烟低龄化的倾向。15―24岁年龄组人群吸烟率上升,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1984年的22.4岁下降为19.7岁。此外,我国男性吸烟者中,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医生和教师的吸烟率达50%以上,是世界上男医生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教授乔友林对我国“医生和教师的吸烟率达50%以上”这一现象感到忧虑。他表示,禁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医生和老师应该是作表率的,如果这一人群反而起相反作用,对大众的影响则可想而知。
吸烟对健康的威胁尚未引起足够警惕
5月29日,卫生部首次发布了主题为“控烟与肺癌防治”的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张斌表示,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了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密切因果关系,吸烟使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如今,社会上一般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吸烟和疾病的关系;由政府部门发布这份报告,就是想明确告诉公众,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
乔友林介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
杨功焕说,如今,环境污染危害健康的道理已被公众普遍接受。然而,在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尚未引起足够警惕。近年来,我国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上升非常惊人,而且发病和死亡趋向年轻化。在上世纪70年代,胃癌是我国的主要癌种。现在,肺癌已上升到第一位。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高发癌症变化明显,肺癌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位居癌症死因第4位,跃居2000年的第1位,上升最为明显。目前,估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为500万。在我国,如果将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所致的死亡均统计在内,目前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死亡。
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
杨功焕说,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健康,还会因为非吸烟者被动吸入大量“环境烟草烟雾”(ETS)而危害其健康。ETS包括主流烟雾(主动)和侧流烟雾(被动),侧流烟雾较主流烟雾含有更高水平的致癌化合物。因此,造成他人被动吸烟是极不道德的。
关于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第一个被称为“里程碑”的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一位科学家所做的专门研究。他所做的丈夫是吸烟者和丈夫不是吸烟者的女性患肺癌的比例研究显示,丈夫不吸烟的女性患肺癌的比例要低于丈夫吸烟的女性,这一结果证实了被动吸烟的女性患肺癌的比例会高。此外,国外的一些科学研究也证明,被动吸烟可导致儿童呼吸功能发育不良,造成哮喘等疾病。如果母亲在怀孕时,丈夫吸烟,可导致胎儿猝死或低体重等20多种疾病。
对于有多年烟龄的“老烟枪”,戒烟是否还有意义?张斌介绍,英国1950年和1990年两项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者即使中年戒烟,也会减少患肺癌的危险。中年以前戒烟,可减少90%以上归因烟草的危险。乔友林教授说,对吸烟者来说,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当然越早越好。
巨大的社会负担消融了烟草工业经济效益
在我国,庞大烟民群体的背后是巨大的烟草生产和烟草消费市场,以及某些地区对烟草经济的依赖。记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产量相当于其他7个最大烟草生产国的总和,消费量约占世界的1/3,是世界上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而且增长迅速。
如此巨大的吸烟消费行为和市场,其后果就是肺癌等与吸烟密切相关的疾病的高发,及由此引发的沉重社会经济负担。有关专家介绍,通常,肺癌死亡率的上升有一个滞后效应,都在吸烟流行20―30年后出现。例如,美国男性吸烟流行高峰在20世纪50―70年代,70年代后开始下降,而肺癌死亡率的高峰在80―90年代,90年代后才开始下降。中国烟草消费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人均烟草消费增加了4倍,现在仍处于高峰期。由于吸烟对健康的滞后效应,目前肺癌等与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数增加,是20世纪70―80年代人群烟草消费的后果。现今烟草消费的后果还将在未来20―30年显现,肺癌等疾病的死亡率还会继续上升。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大规模实行烟草控制,就会影响经济发展。杨功焕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烟草生产促进烟草消费,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吸烟流行,引发肺癌等疾病大量增加,给个人、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最终社会出巨资为此“买单”,这样,烟草行业税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抵消在医疗、劳动力损失等社会支出之中,烟草行业的繁荣其实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乔友林教授说,到2020年,我国由于吸烟带来的死亡人数将达200万,而烟草税收增长的比率将远远低于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上升。
多位专家认为,烟草危害控制既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张斌表示,针对我国的控烟与肺癌防治现状,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提出的4点建议值得全社会关注――
首先,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机制,使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形成合力;其次,应尽快制定并颁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全国性法规;第三,加强癌症等疾病发生及死亡的信息收集与相关危险因素(如吸烟)的监测,为科学决策及评价提供依据;第四,加强肺癌早诊早治的研究,制定并推行肿瘤临床专业设置准入标准及肺癌临床诊治指南,让患者得到更好的临床服务。
链接
■2004年3月,卫生部、全国爱卫会下发了“关于做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每年世界无烟日主题,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烟草危害控制宣传活动;依法开展预防青少年吸烟、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全国无烟草广告城市创建活动,以及发展社区综合干预试点控烟工作,加强控烟能力建设,并广泛动员和鼓励各部门、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烟草危害控制工作,营造全社会支持控烟的大环境,努力降低人群吸烟率。
■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呈剂量―效应关系,每日吸烟25支以上,肺癌发病率为227人/10万人;15~24支为139人/10万人;1~14支为75人/10万人。目前,估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为500万,这一数字预计2030年将达到1000万~1500万,而且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如果将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所致的死亡均统计在内,目前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死亡,预计2020年死亡数字将达到200万。
■由于日趋严厉的限制吸烟法律的实施,在英国、美国、荷兰等一些欧美国家,男性肺癌死亡率已处于稳定或下降。英国男性肺癌死亡率1950年为38.28人/10万人,1974年增至75.24人/10万人,以后呈下降趋势。美国男性肺癌死亡率1950年为18.13人/10万人,1990年为58.16人/10万人,1990年后逐年下降,2000年为46.89人/10万人。这些国家肺癌死亡率的年龄曲线显示,65岁以上年龄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5~60岁组稳定或波动,40岁组略有下降,预示今后肺癌的死亡率将继续下降。法律的作用在这些国家起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