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授治学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确立学术本位的价值观,促进学术繁荣。就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而言,这主要是使教授等高级专家在科学研究活动和学术管理中拥有学术权力,通过学术内行的民主管理,即学术民主和学术权威至上的“教授治学”制度来实现学术规范。由于高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本位”和行政本位的特征,模糊了高等学校特殊的功能和目标。而“教授治学”制度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发展。教育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是一个基础性、先导性的部门,但其效益又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教授等专家是稀有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因此,大学内部要素管理与配置是否科学合理,需要自我反思和警醒。在学校中,学科专业建设龙头,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都应该是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学者更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律和特性,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等建设还是应该更多地采纳教授们的意见,而行政管理部门更多地是起宏观调控、质量监控的作用和服务职能。
在大学中,实施教授治学则是实现学术繁荣、学术民主和专家治校的基本前提。所谓教授治学,有三个含义。其一,教授本人在该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其二,教授拥有学术权力;其三,构建学术队伍,营造学术传统。一个好的教授必然是本学科(专业)的领军人物,他的特殊价值除本人的学术成果外,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好的学术队伍,建设优良的学术传统,并使之成为无形的力量推动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在这里,学术权力绝不只是学者个人开展研究的权利,它更是专家、教授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招生考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所拥有的职责、地位和权力。推行依法办学、民主治校时,必须实行“教授治学”,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一,在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真正体现了教师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因此,它将有助于学校人才的成长和学术梯队的建设,有利于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也有利于学校学术领袖人物的形成。其二,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理念和内涵。2000年东北师范大学通过教授委员会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2003年9月开学伊始,该校第二届教授委员会走马上任。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道路上,东北师大将教授治学提早推进了三年。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均不同程度上接受了这一理念,对如何实施“教授治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其三,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官本位”的价值观念和行政本位的特征。实施教授治学突破了已经沿袭几十年的以行政机构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体现了现代大学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依法治校。”对于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四,将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学校教书育人、学术发展、学科建设以及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实现大学三个职能,主要靠教师,而教师群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授。
当然,实施教授治学,并不等于说学术自由和民主就能自然实现,它还需要全校师生乃至整个社会的理解和认同,特别是教授自身的治学能力是否能被认同。
四教师治课
教师治课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随着大学职能历史演进中学校类型的划分,特别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到来,高等院校规模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比率越来越大等原因,教师治课问题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教授为学生授课已经成了教育部文件管理的重要内容,可见不仅名教授不授课,一般教授也出现了惜授现象。有些教授或搞研究或社会兼职,淡于课堂授课,学生抱怨;二是青年教师缺乏讲好课的能力,学生无奈。这种抱怨与无奈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即使不存在以上两方面问题,教师治课也有很大的学问。课堂质量包括备课、板书、例题(案例)、演示教学(多媒体)、艺术性、方法、总结和教态等内容。其实,作为大学教师的治课关键,是在课堂上能否科学准确地向学生进行最前沿的科学成果的传授,最好是自己研究成果的传授,大学教师没有研究的功底是不可能讲出高水平课程的。仅把教材知识讲好也仅仅是完成了教学的最基本的内容。
教师治课是学校教与学的结合点,是教师普遍的经常性的本职工作,是大学治校、治教、治学和治心的最基础环节和支撑平台。教师治课是以备课为基础,以授课为中心,以考核结果为检验标准,以答疑、出题、考试、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为基本环节的全过程的教学活动。备课备得好,才能有准确、精彩的授课,平时答疑、解惑做得深入,才能使讲课更有针对性,出题考试才可能科学并效果好。吃透教材,跟踪前沿,把握大纲,科学设计教案,深入了解学生,广泛地研究本课程的前沿领域与实践状况,熟练地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规范,刻苦地训练基本功,这些都是做一个好教师必须研修的课程和体验的过程。一个青年教师一般需要8-10年左右的时间才可能很好的完成治课的训练过程,才能成长为一个好的教师。治课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再到艺术境界不断发展完善的统一。治课水平的直接检验尺度是授课,治课的质量可以通过授课表现出来。虽然讲课的风格因人而不同,但其质量、功夫、经验却在其中反映得淋漓尽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治课的内容、方式、方法也不断演进,因授课人的气质的不同,讲课人的风格也千差万别,但高质量的授课是以知识准确、信息量大、前沿知识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经典、数据准确、论证推导严谨、重点难点突出、逻辑清楚、学生欢迎、综合考核效果佳为评价标准的。教师治课既然是教与学的结合点与质量的核心,那么教师治课的制度规范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必须坚持“助教”制度。“助教”制度是教师培养训练过程中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规范。二是“导师制”,教师治课除本人的天赋外,是要向优秀教师学习的。因此,它不仅是教师治课的需要,同时也是教授治学的基本要求。三是教研室活动制度,教研室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单位,是教授治学和教师治课的基础平台,没有教研室活动的制度和规范,学校的教学组织、学术规范和学术风气是不可能健全的,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保障。教研室制度同时还是同行评教、专家评教以及学生评教反馈机制的载体,教研室制度本身就包含了导师、助教、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的竞争机制和学术骨干的生长机制。
五学生治心
学生治心是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目标和以治校、治教、治学和治课为前提的综合的学校教育教学的效果。按照现代教育理念也就是培养学生IQ与EQ的统一过程。
学生治心是大学治理的最终归宿。学生具有双重属性,从物的属性来说他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从教育过程来说,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时,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动地学习。因此专家教授必须用心去治、用情去融、用力去促、用策去谋、用学去养、用术去育,以此产生学生学习与教师培养的互动,教学相长,把教与学的相互对立、矛盾、差异变成最大程度的统一、和谐、顺畅,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整体优化,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治心过程到心治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寻求更高的、更多的教育教学的创新。没有师生心的互动就不会实现治心的过程和心治的结果。
治校、治教、治学、治课与治心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一个统一体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佳目标。其中,治校乃为归心。大学的治理水平充分反映在社会对其的评价、学生志愿的追求上。大学对社会贡献的程度是大学社会价值的体现,不同的青年会倾心于不同的大学。治教乃为服心。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过程中事事有规则、有规范、有传统、有目标,必会使学生有规矩、有理想道德、有知识文化素养。治学乃为悦心。有知名教授可仰慕与追随,学术规范、公平、公正,学风浓、传统好必然有众多的有识有志者追求,必然是心悦诚服地乐于治学。治课乃为慧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课有所获,师者有道,有学有术,学生智慧之门必然开启。治心乃为心治,德智之源在于心,教化之根在治心,心治则通,通则灵,灵则慧,慧则敏,敏则新。心治则人和,人和则天下兴,天下兴乃教育之天职。
大学的这五个要素可分成三个层面:校长治校与专家治教属于以学术为基础的行政主导面,它既有决策功能又有服务属性;教授治学与教师治课属学术权力层面,它是以学术成果、权威、影响形成的权力束;学生治心是五治的结果。
大学制度内部治理的五治是与专家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完全吻合的。校长治校是以校长为代表的领导层的统称,是集专家和群众智慧,在民主和法制总原则下的大学内部治理活动,而专家治教、教授治学、教师治课本身就是专家治校、民主治校的具体行为。五治体现的是教、学、管的有机的统一。(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