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思想理论战线有一道新鲜的风景:越来越多的精彩报告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无论是讲理论、讲政策、讲形势、讲任务,人们不再认为,听报告一定是枯燥无味的。一些精彩的报告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
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因为有客观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
要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还必须对报告本身有所改进。很显然,完全照本宣科式的报告是不受欢迎的。人们说这种报告的内容,不断重复文件上、报刊上已经说过多遍的内容,而对人们需要解答的问题却往往浮光掠影,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人们称这种报告不解渴,因此不爱听是自然的结果。受欢迎的精彩报告的共同特点就是务实、求实。这些报告不是空话、套话、大话的堆砌,而是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扎扎实实地面向实际,分析实际,不回避实际问题,而是回答实际问题。作这样的报告当然不容易,要调查,要了解,要掌握大量的实际情况,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了解受众的问题所在,了解受众的思维逻辑,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报告不容易做,但唯其不容易才更受到群众的欢迎。多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与北京市委讲师团有过较多接触,知道他们在北京市组织过多场高水平的精彩报告,我本人也曾给他们讲过课。他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员、干部的理论需求,请有关专家学者作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精品报告集》,将报告人原汁原味的语言献给读者,将口头宣讲转化为书面宣讲,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理论创新精神,读者称其为理论宣传教育的“精品”并不为过。我们有理由欢迎《精品报告集》的问世。
时代在急剧地发展,许多事物在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若干方面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要把每件事情都说清楚是很难做到的。这里用得着的仍然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多少说多少,说不清的地方也老老实实说还说不清。说不清也不等于不能说,因为事物虽然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可能发展前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及其依据,对于人们增强前进的信心,抉择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是有帮助的。
精彩的报告不仅需要立论正确,还要努力做到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报告人掌握尽可能多的有用知识和材料,博学多识。中国作为后发展的国家,可以借鉴许多他人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不应当是一知半解,而应当是切实的。中国的发展有极大的不平衡性,这也为我们研究问题、形成报告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借鉴引征各种材料时,不忘记分析情况的大小异同,这也是报告做到务实、求实的一个条件。
许多精彩报告的问世,我们有理由要求它们能为更多的受众分享,出版精彩报告的选集就是一种方法。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等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办了一件大好事。《精品报告集》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人们关注的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都作了有说服力、感染力的阐释。我相信,读者都会说这本书“管用”、“解渴”、“值得一读”。我们还有理由希望有更多的精彩报告问世,因为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作者系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