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到南方某地出差,听一位农民说:“现在很少能见到村官,他们也开始坐机关了”。莫以为这是杜撰出来的笑话,而是确有其事。
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后,农村各级组织和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都要依靠基层组织脚踏实地地抓好落实。具体说来,就是摸实情、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就是要深入基层,摸清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真情实况,摸清改革和社会结构变化所引起的各种利益关系变化的真情实况,摸清群众思想、情绪变化的真情实况。这些任务需要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地做工作。如果仅仅是办公条件好了,而与群众接触少了,给群众办的实事少了,就会人为拉大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影响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落实。
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为我们更好地统筹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能够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农村基层组织适当改善一下办公条件,本是无可厚非的,农民群众也并不反对,他们反对的是村干部们在舒适的环境中滋长的惰性和与他们的疏远。农村干部像机关干部那样有文化、有涵养,当然是件好事,但文化和涵养代替不了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农村基层工作,既要讲理论,更要讲实际;既要指挥大家干,更要领着大家干;既要靠上级的工作指导,更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随着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大学生村官的增多,村干部需要增强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本领,也更需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从而使党的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作为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村干部,不仅要身在农民中,更要心在农民中,举事多听听农民的意见,就能使说话办事更科学、更民主,更好地维护农民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村工作的特点,要求基层干部主动放下架子,善于利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把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挖掘出来,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
村级本来没有机关,安于坐机关的村干部,请你走出“村机关”,在工作一线中肩负起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