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统诗教与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2006-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永芳 我有话说

    诗教是传统学堂的根基,旧时文人无一不能吟诗作赋,“弦歌诗颂“是传统学堂标志性的特征。时至今日,诗歌依然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但作诗已经不再是必修课,连诵诗也成为业余文艺活动的一部分,诗教几乎退出了学校。当然,科学教育、政治理论教育的确重要,但诗神的灵光不再辉耀校园,是否真的是

时代的进步呢?

其实,诗教永远不会过时,落后于潮流的恰恰是忽视诗教的认识误区。学诗不仅是识文断字即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全面提升人才素质的必要途径;诵诗与作诗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更是特定人口群体修养气质的涵咏和表征。“诗教”推行与否,首先便鲜明地体现在特定人口群体的总体风貌上。《礼记。经解》云: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业,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教”,是说诗歌对民众来说,具有教化作用;受到诗教的人口群体,具有温柔敦厚的美好品德。所谓“温柔敦厚“,也就是我国民众推崇的儒雅风流,外国民众向往的绅士风度。若没有诗慎缪斯的惠顾,哪会有如此的“为人”素养?

当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造就富有文化内涵的育人氛围,又要炫示人才育成的楷模范本,那么一所学校是否能令人感受到“温柔敦厚”的人文气质,是否有“炫歌一堂”的环境特征,岂不正是验证其文化建设成败的标识吗?谁说传统诗教已经离我们远去?他正真真切切地光顾着每一所校园,折射出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如果哪所学校能重视诗教,其精神风貌自会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反之,若忽视甚或排斥了诗教,则必然沉闷甚而偏枯,也就从根本上辜负了“洙泗上,弦歌地”的美称。虽然不能说开展了市郊的学校必然成功,但可以断言,漠视诗教的学校肯定不会有活力和未来。

将传统诗教引入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对中华传统的诗词文化加以继承和弘扬,更要加紧培养自身的创作队伍。只有新的作者不断涌现,新的作品不断问世,诗教才能真正有生气,有影响,有作用。否则,光有继承而没有发展,诗教的绿茵哪能枝繁叶茂、广覆远庇呢?尽管不必要求人人写诗,但让写诗人、读诗人更多一些,终究是一桩好事,与推广视角,极为必要。

正是认识到传统诗教的重要性和开展诗教的可能性,沈阳师范大学成立了教职工“弦歌”诗社,并编印出版了《弦歌》诗文集,显示出高校教职工别样的风采与才华,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也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