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心中的西藏总是高原、雪山,草场连着峡谷,牦牛点点而人烟渺渺,一派原始的自然风貌,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李兴煌所著的《阿里之光》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眼光看西藏,那是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地区,号称“
世界屋脊的屋脊”,艰苦而又原始的自然条件下的生存者、生活者和建设者的西藏。许多国内外的旅游者们总是把西藏定为自己旅游的最终也最为重要的目的地,那是要通过飞机或是吉普,带上氧气及医护装备才能踏上那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的。而在李兴煌的书中,我们看到1997年的冬天,面对阿里地区罕见的雪灾,受命于危急时刻的多吉泽仁赴狮泉河镇上任,越过几个无人区与无任何通讯方式的“盲区”,在茫茫的雪原上行进了整整五天;而另一位后来任阿里地委书记的白玛才旺在西藏也经常越过崇山峻岭、峡谷深涧深入僻远乡村。一次徒步去不通公路的“孤岛”墨脱县,出发时是17人,最后走进墨脱的连白玛才旺在内只有五个人,其余人都因病因伤而退回了。那自然不是旅游,是建设者生命走过的足迹。所有的人都会把走进西藏的那段经历看做是自己生命的一次高峰体验。
有一组数据让人揪心,一位多年在阿里从事高原部队医务工作的专家统计:在阿里高原工作8年以上的人,高山适应不全症100%,高原心脏病90%以上,血色素增高90%以上,普遍有心律不齐、血压高、血脂高、血粘稠度高等症状和患有胃炎、关节炎、结石等疾病。在高原干到退休之后才回内地的人,又有“三五八”的考验,即看三年、五年、八年能否重新适应内地生活的三道关。或许正因为有如此艰苦而又独特的生活内容,《阿里之光》才吸引着我们阅读,才有了自己的价值。
|
万翅竞翔班公湖。选自《阿里之光》 |
阿里是孔繁森的阿里。当年的孔繁森来到西藏的这一最边远又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一次又一次地掏出自己的工资给藏族农牧民买粮食、买酥油,给孩子们买文具、买衣服鞋袜;为了抚养两名藏族孤儿,他偷偷地到医院去卖血。孔繁森的精神与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阿里也是白玛才旺、多吉泽仁等无数藏族干部、翻身农奴的阿里。他们接续了孔繁森的精神与未竟事业,认识到了阿里在物质与文化发展方面尚处在较低水平,从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改革开放与发展商品经济,实现了GDP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的跨越式发展。从前那种交通闭塞、生活贫困、教育落后与人们吃不到蔬菜的状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
我多年前曾去过西藏,但没到阿里。想来许多人也和我一样。《阿里之光》不仅记述自然面貌的西藏,物质生活的西藏,也努力地要写出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新的西藏。
《阿里之光》李兴煌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