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一个“情”字,打牢文化拥军基础
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老馆长骆勇志说:“加强国防建设不仅仅是部队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部队官兵送上最好的书、最有价值的书,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早期的
武警十九支队最远的执勤点在北京与河北交界的横岭隧道,那里只有两个班,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了解情况后,朝阳图书馆当即决定送书到一线。一大早他们就出发,到中午才到达部队驻地,为在隧道执勤的战士们送上了200本书。战士任晓东在接过图书馆双拥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宋金凯递过的一摞书时,情不自禁地说道:“谢谢叔叔!我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超假了。”原来,小任酷爱看书,有一次请假搭了几趟车,才找到一家图书馆。结果被眼前的书迷上,还以为在执勤点上学习,等回过神来一看时间,已经超假了,结果挨了批评,回到宿舍,他忍不住掉了眼泪。
在多年的拥军活动中,朝阳图书馆涌现出了一大批真情为兵的热心人。宋金凯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每次到部队送书宋金凯都必去,与官兵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官兵都亲切地称他“宋老师”。当问到他,为双拥工作积极奉献的动力是什么时,他说:“是战士们对知识的渴求激励着我们,是部队官兵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着我们”。
注重一个“实”字,提高文化拥军质量
绵延24年,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朝阳区图书馆“不图名、不图利”、为部队“办实事、求实效”的宗旨始终不变。
“文化迎新兵、科技送老兵”,是朝阳图书馆与共建部队长期坚持的一项活动。每年新兵一到连队,朝阳图书馆流动图书车马上给新兵连送去大批图书,让新战士体会到入伍即入学的道理。公安消防总队二支队垡头中队战士刘永刚在日记中写到:“来到部队已经一年了,是‘书’这个无声的朋友帮助了我。她教会我怎样适应部队的生活,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面对生活困难。”
每年老兵复退前,图书馆又会主动上门配合部队举办电脑操作、电器维修、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班。
针对复退老兵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实际,他们通过农业科技馆,收集整理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打印成册送给老兵。在双拥共建座谈会上,部队领导反映:“新兵入伍文化送温暖,老兵退役科技再‘充电’,朝阳图书馆这一招实实在在,做到了战士心坎上。”
据统计,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已为部队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3个,有420名官兵参加了培训,其中92名官兵拿到行业技术资格证书。2003年老兵复退期间,十三支队600名退伍老兵被全国43家企事业单位争相聘用,仅广东公安厅就聘走了80名,目前已有13名同志考取了公务员。
2003年,武警总部在十三支队组建了我国第一支反恐大队。面临新任务,反恐大队一时学无教材、教无人才。朝阳图书馆得知这一情况后,与部队领导一起到各大书店采购图书,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大队建立了反恐专用图书室,并为40个班的图书柜配备了相关的图书资料,为部队进行反恐理论研究和反恐训练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反恐大队在组建时间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长城―2003”国家反恐演习任务,接受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突出一个“活”字,增强文化拥军的效果
朝阳图书馆紧跟形势发展需要,突出文化拥军特色,深挖文化拥军资源,激发文化拥军内在活力,把文化拥军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他们与部队联合组织了“知我国耻、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2004年国庆前夕,组织了“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在部队巡回展览;2005年,组织了“学习先进楷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展览,先后到武警北京总队十三支队、消防二支队等共建单位巡回展出。
“援建军营图书室,不能因为是个临时单位就放弃援建,哪里有兵,拥军图书室就要建到哪!”骆馆长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拉开了朝阳图书馆从官兵需要出发,以特色服务部队的序幕。临时单位援建图书室,阅读人员流动性大,图书不易管理,但馆领导认为,只要领导有力,制度健全,临时性图书室一样有生存的空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朝阳图书馆制定了“临时单位图书室管理规定”,并于1997年初开始在新兵连运行,截至目前,朝阳图书馆共在3个单位建了12个新兵连图书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朝阳区图书馆负责人介绍,文化拥军和军民共建的24年是部队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影响朝阳图书馆发展的24年,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感染朝阳图书馆员工的24年,也是朝阳图书馆自身发展不断完善、全面建设不断提高的24年。该馆连续14年被朝阳区评为“精神文明单位”,连续5次获“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