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知识水兵”朱桂全(上)

2006-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庆生 特约记者 徐锋 通讯员 蔡年迟 我有话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国现代化战舰――海军112号导弹驱逐舰整装待发,准备出国访问。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燃气轮机监控系统出现问题,机器无法正常启动,各路专家一筹莫展。

军情火急。

正在探亲的朱桂全奉命星夜赶回112舰。只见这个老兵找了把螺丝刀,在集控室里略作鼓捣:“好了,试机吧。”在专家们将信将疑的目光中,机电长按下启动按钮,绿灯一闪,机声隆隆。困扰大家5天的故障,就这么排除了。

朱桂全的神乎其技,令专家们十分叹服。在场的人高兴地把朱桂全举了起来,齐称他是“兵专家”,真正的“知识水兵”。

你是个了不起的士兵

朱桂全,中央军委授予“海上先锋舰”荣誉称号的海军112号导弹驱逐舰燃气轮机班班长,五级士官,个子不高,36岁,已有些谢顶,或许是常年在海上行船的缘故,面相比同龄人老成。

别看他貌不惊人,这个我国唯一曾在三代驱逐舰服役的机电兵是我国燃气轮机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精通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保障战舰完成20多次重大任务,撰写的2部新装备技术手册被海军作为装备条例颁发,取得10多项科研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

112舰服役,曾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的一件大事。当时在老式驱逐舰上烧锅炉的轮机兵朱桂全,成为112舰第一代舰员,被送去院校培训。

朱桂全原本只有初中文化,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第一次文化摸底考试,3门功课,他只考了7分。教员当即要求部队换人。面临被淘汰的困境,朱桂全立下“军令状”:“就算豁出命去,也要学好新装备!”教员勉强答应给他一次机会。

从零起步,朱桂全开始了艰难的跋涉。短短70多天过后,结业考核,面对显示屏上滚过的一条条英文信息,朱桂全对答如流。“不可思议!”教员大惑不解。当场出题加考朱桂全,还是丝毫无误。考核结果,成绩全班第一,朱桂全取得走向新战舰的“通行证”。

天道酬勤。通过刻苦学习,朱桂全逐渐成长为精通现代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能够熟练驾驭世界先进水平动力装备的专家型士官。一次联合军演,一艘舰艇在海上燃气轮机无法启动。“把燃油比重调低一点再试。”问明情况后,朱桂全只一句话,就让机器恢复了轰鸣。

朱桂全在燃气轮机箱装体内检查系统部件。本报记者温庆生摄

他的话有一锤定音的分量

朱桂全技术日臻成熟。国内一些燃气轮机相关专业领域的鉴定会、研讨会,也慕名请朱桂全出席。他一个士兵的意见,往往具有一锤定音的分量。

有一次,战舰高速航行时,燃气轮机涡壳内突然窜起火苗。事故鉴定会上,中外专家各执一词。作为动力承包商的国外某公司专家,一口咬定问题出在我国国产配套阀门上。谈判陷入了僵局。这时,一直闷坐在角落里的朱桂全站起来:“我敢断定是输出轴密封不严,油液外泄,受热导致起火!”

“一根输出轴价值70万美金,你一个小兵,负得起这个责吗?”外方专家怒气冲冲地指着朱桂全脑门说。“如果可以,我用脑袋担保!”朱桂全道。

会场随即转到事故现场,众目睽睽下,输出轴密封装置被当场拆开,里面竟然少装了3根弹簧!外方专家哑口无言,不得不在责任认定书上签字,按合同进行赔偿。

朱桂全说:“解决技术问题,只能尊重科学,不能迷信权威。”不畏权威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使朱桂全在燃气轮机专业领域内取得了专家级的成就。他曾提出130多项装备技术改进建议,90多项在后续舰艇上采纳;他独立或参与完成150多项装备维修工程,排除120多起装备故障,为国家节约经费上千万元。

适应瞬息万变的海战

有一次,112舰在我国北方领海巡逻。雷达兵报告:“我专属经济区内发现一艘外舰!”舰长命令:“战舰高速航行,实施监视和驱赶。”可就在这时,燃气轮机无法启动,眼睁睁看着外舰扬长而去……

这是朱桂全的切肤之痛。朱桂全扪心自问:假如战争明天打响,我凭什么不辱使命!

燃气轮机启动需要满足18个连锁条件,任何一个不满足,机器都会处于“自我保护”状态。如此苛刻的使用条件,怎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海战?朱桂全经过缜密思考,大胆提出:简化启动程序,满足战时和特定情况下装备应急使用需要。“你疯啦,万一把新装备捣鼓坏了咋办?”在许多人看来,启动控制系统是燃气轮机的“大脑”,结构复杂,科技密集,光电缆接口就有47个,每个接口又有数十对芯线,每对芯线都承载一个控制信号,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整艘战舰动力,你一个兵能折腾出什么名堂?

朱桂全不理会这些,一门心思钻研起来。两年多时间,多少个不眠之夜,“燃气轮机应急启动装置”终于问世,启动条件一下子简化为4个!

军内外专家这样鉴定:“这是世界上使用舰用燃气轮机的国家中完成的第一套应急启动装置,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

知识军人的楷模

拿破仑说过,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要想做将军,必先当好士兵。当然,当了好士兵,也不一定就能做将军。怎么办?士官朱桂全的回答是:“既然我不能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那就把自己铸成将军手中的利剑!”

且看朱桂全如何“铸剑”:只有初中文化的一名水兵,成了驾驭新型战舰核心动力的高级士官;成了“兵教授”,成了“兵专家”,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他的话有一锤定音的分量。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胸怀大志,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我军高技术密集部队,许多新装备都是由士官操控的。士官能力素质的高下,关乎我军能否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能否成功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既需要高素质的新型指挥人才,也需要千千万万像朱桂全这样高素质的知识军人。朱桂全式的知识军人多了,我军就会像军歌中唱的那样,永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