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屿东塔 |
本报讯(记者陆健)“保塔”还是“保树”,浙江省温州市标志性建筑―――江心屿东塔经过十多年争论终于尘埃落定。近日,江心屿东塔维修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讨论,确定了保留塔顶榕树、塔身维修加固方案,以保持“塔树共存”景观。
矗立在瓯江之中的江心屿东塔(见照片),始建于唐朝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历朝历代均作为船舶航行灯塔。温州江心屿东塔与西塔作为一个整体,与我国另外4座古灯塔,1997年被国际航标协会入选世界历史文物灯塔。江心屿东塔始建至今屡有修缮,在晚清时期英国驻温州领事强行拆除了塔顶和塔檐、塔内回廊,“烟囱”塔身已成为温州历史变迁的见证。与斑驳沧桑的塔身不同,塔顶榕树却枝繁叶茂,一片葱茏,成为一大奇景。虽然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塔顶树木的生长已构成东塔生存最大的威胁,但“保塔还是保树”却踌躇在历史事实与市民情感的两难间。(本报2003年8月22日曾以《温州江心屿东塔维修引发争议》为题报道)
有关专家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认为,目前温州江心屿东塔塔壁无内伤,但塔顶受到植物根系破坏严重,榕树根系深入砖缝,最大的一株黄葛榕的直径在近6年间增长了10厘米,导致塔顶砖块起拱、松动、开裂,七层东北角出现十余厘米宽裂缝,继续发展情况危险。根据目前东塔的现状和残损情况,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曾建议:移树,彻底维修。但基于温州市民对东塔塔顶榕树的特别感情,他们又提出另一方案:保树,短期加固。
该省文物和古建筑等领域的十几位专家在江心屿东塔维修设计方案讨论会上不约而同选择了“保树”方案,即在保证塔体安全前提下,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塔体进行加固维修;另一方面,在维持“塔树共存”现状下,运用科学方法除去多余根系,控制根系生长,待将来有更高的修缮技术时再讨论长期保护方案。
“不到万不得已,不采用弃树保塔的方案。”温州市文物局局长徐顺聪坦言,目前的加固方案虽是“权宜之策”,却能保证今后10年“塔树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