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医丁泽民

2006-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严红枫 我有话说

■人物小传

丁泽民,1920年生,江苏江都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曾任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医生、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主任、第五届亚太地区肛肠学术会议大会执行主席,是全国百名老中医之一,1959年、199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6岁起随父行医,早年就读于南京“国医专科学校”。先后在扬州、南京地区开办诊所。1956年,他将祖传的专科器械及验方献给政府,创建了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该科室于1994年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所全国中医肛肠专科医疗中心。

丁泽民

秦淮河畔,繁华的夫子庙旁,南京市中医院,每天都人流如织,熙熙攘攘。

在医院里,一位老者,面对匆匆忙忙的就医者,微笑、侧身、让路,或给对方温馨的指点。人们不会想到,这位朴素和蔼的老人,就是声名远扬的中医名家丁泽民。

南京市中医院院长李俭告诉记者,9月12日,该院将举行建院五十周年庆典和金陵中医药博物馆开馆仪式。中国中医药学会特意请雕塑家塑了一座丁泽民的半身铜像,赠送给南京市中医院。这是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一次为一位健在的老中医塑像。

“剑胆琴心”

丁泽民是全国中医肛肠学科的创始人。1956年,他将祖传的十余种验方、制剂及专科器械全部献给政府,组建了南京市中医院痔科。几十年来,他继承传统专科医疗优势,汲取诸家之长,大胆引进现代医学新技术。在国内,他最早将激光技术应用于肛肠疾病的治疗,并最早发表论文,对激光在对肛门的疣、湿疹、外痔等方面的疗效给予充分肯定。

丁老治学极为严谨。当发现激光功率掌握不当或适用症选择不当,会影响肛门功能,所以不宜广泛使用时,他很快发表论文,指出其局限性,对先前的肯定给予一定的纠正。

有家药厂,生产了一种药,号称:“肛肠治疗开革命先河”。为造声势,欲借丁老之名宣传自己,想给已退休的丁泽民一笔款,请他题字或说几句话。丁老一口回绝了。他说:“痔和瘘,生存条件不同,一种药怎么可能两个都治?理论上都站不住脚!”

看到有的年轻学员做手术,大大咧咧,切除病灶时一刀把患者的健康肌肉也切掉,丁泽民会替病人感到揪心的疼痛。他说:“切3公分能把手术完成,就绝不能切4公分。”人们用“剑胆琴心”来形容他。手术刀是“剑”,“琴心”则是柔和,赏心悦目,很艺术化。

在南京,丁老很有口碑,患者无论贵贱,他都会一视同仁。他说,对那些弱势群体的病人尤其要特别关照。他们看次病不容易,往往把一分钱当两分钱用。在他眼里,患者贴身捂着、手里攥着的几百元钱,也许就是卖了一头猪换来的,或是从几个月里的生活费一分一厘抠出来的……

对时下有的医生收红包拿“回扣”,丁老痛心疾首:“医生得1万元无甚好处,病人却要损失10万元,这太缺德了!”当然,对目前以药养医的现状,他也感到困惑和无奈。

金陵医学第一家

中医尤讲“师承”。在丁泽民的教导下,丁家延续了一个中医世家的传奇,在江苏享有“金陵医学第一家”之誉。

丁泽民4个儿子:长子丁义山,南京市丁山肛肠专科医院院长,曾任全军肛肠学会会长;次子丁义江,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会长;三子丁义涛,南京市鼓楼医院院长,著名肝胆科专家,中共十六大代表;四子丁义林,南京市口腔医院副院长。如今,丁家三代15人,11人从医。

丁义山说:“我们兄弟4人能有今天,得益于父亲的睿智告诫。”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全盘西化”、“废止旧医”的思潮,使中医药事业受到很大冲击,但丁泽民从未怀疑中医的生命力。当孩子们刚走上社会,囿于历史条件,无法子承父业,实现做一良医的心愿:老大当兵,老二下煤矿,老三在小县城谋生……而当孩子们无限伤感、苦闷的时候,父亲始终鼓励他们,不要轻言放弃,不要灰心,认准目标,学会忍耐、等待。

静默、粗壮的根系深植地下。当中国从一个个人选择范围有限的时期,迈入了一个可多元选择职业的社会时,4个孩子终于又汇聚到一起,子承父业。

丁泽民对子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儿子们的记忆中,父亲从来都是慈爱和气的,唯有一次发火,他们至今记忆深刻。

40年前一个夏天的中午,丁泽民在午睡,一个离南京45公里的句容县的农民,步行来到南京,慕名找他看病。丁义江让来人等父亲午睡醒来再看病。丁泽民醒来,见此情形,“哎呀”一声,忙不迭向这位农民连声道歉,赶紧给他看病。过后,他狠狠教训儿子说:“人家从句容这么远一步步走过来,还要一步步走回去。就因为我在睡觉,耽误了他回家的时间,说不定让他耽误在路上今天回不了家。”他郑重告诉家人:“以后,只要病人来了,无论什么时候,立即叫我!”

此事深深刻在儿子们的记忆里。

一场远去的盛会

1975年11月,“文革”尚未过去,华北大地依然寒冷,但一股“暖流”却悄然涌向偏僻的衡水。

从天山脚下到渤海之滨;从北国边陲到天涯海角,全国有300多位从事痔科、肛肠的专家、学者、医生奔向衡水,参加在这里召开的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交流会。

在到处都抓阶级斗争的氛围里,在“反动权威”靠边站的情况下,邀请专家学者参加全国性业务探讨会,这在当时简直不可思议。

这也是一次独特的会议,居然由民间发起、组织。它的发起者、组织者就是丁泽民。

1975年初,北京广安门医院名中医史兆歧来信告诉丁泽民,他在河北衡水地区的农村巡回医疗,和当地领导结下了情谊。丁泽民立即闪过一个念头,能否就在衡水开肛肠学术研讨会?他立即请假自费前往衡水,和史兆歧商量,并实地考察。当时衡水地委、行署对此深为理解,并表示愿意提供会议场所。但由于衡水属贫困地区,他们只能象征性地补贴一点费用。

其实,经费并没有让丁泽民、史兆歧感到为难。因为全国同仁闻讯,纷纷表示愿意自筹经费。让他们为难的是:以什么名义召开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

在和当时的卫生部多次联系无果的情况下,他们另想办法。一次次的奔走求助终于感动了北京中医研究院、北京广安门医院。他们冒着风险同意丁泽民、史兆歧借用北京中医研究院、北京广安门医院的名义,组织召开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交流研讨会。一份份会议通知书,盖上了这两家单位鲜红的印章,发往全国各地。

北京广安门医院肛肠科名医周济民来了;天津滨江医院西医肛肠外科鼻祖张太荣来了;上海第四人民医院林之夏老中医来了;浙江医科大学肛肠科主任陆琦来了……当时国内几乎所有中西肛肠名医都赶来了。

这是一场真正的盛会。在丁泽民等人的组织下,300多位到会的专家、医生被分成东北、华东等5个协作组,各组由各地骨干医院、专家牵头,有条不紊地在衡水开展学术交流、手术演示、确认攻关课题……

这场盛会也是极为成功的。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会,全国这一领域的同行都被组织起来了,会议布置了各协作组对痔疮、肛瘘方面疾病的攻关课题;会后,各协作组又根据大会的要求各自分片开展学术研讨会。更有意义的是,在首届肛肠学术交流会上,还布置了按照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对8万名肛肠疾病患者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的任务。

作为这个盛会的发起者、组织者,丁老的贡献不言而喻。但他却谦和地表示:“我只是做了一个中医人应当做的事!”

2005年,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衡水市联合在衡水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纪念首届全国肛肠学术交流会在衡水召开30周年。会务组向丁泽民发出盛情邀请。遗憾的是,丁老因年迈行动不便无法成行。

为了表达对丁泽民的感谢之情,大会决定为他定制一套精致唐装,并颁发荣誉证书。当大

2006年8月15日
第44期 总第44期
责任编辑:
邓凯
王斯敏

会宣布这一决定时,400多位与会者全体起立,长时间报以热烈掌声,表示对丁泽民由衷的感谢和敬重。

1980年,第三届全国肛肠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在会议上,丁泽民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若谷虚怀,被全国同仁代表一致推选为中国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

大医精诚。面对真诚而恬淡的丁泽民,记者不禁想:就人品、医术和精神气质综合而言,丁泽民无愧大医,他也完全象征着我们一个时代医人的高峰。

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丁泽民和助手做动物实验。

图为解放前,踌躇满志的丁泽民站在自己刚开业的私人诊所前。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