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南,人们首先想到的必是椰风海韵醉游人。提到海南的文化,不少人就会反问:“历史上海南不曾是古代官员被流放的蛮荒之地?那里不是文化沙漠吗?”确实,偏居一隅的海南没有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古人留下壮丽恢弘的文化篇章。
但近段时间,海南9项民间文化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乡土文化大放异彩
近年来,随着对海南民间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黎苗歌舞、琼剧等特色文化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今年4月份海南首届乡土文化节举行,人们早早就从各方赶来,把会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儋州调声表演、临高人偶剧、盅盘舞、黎乡织锦、黎族传统乐器鼻萧等纷纷登台。这些具有浓浓海南韵味乡土风情的地方文化亮点集中亮相,让人们尽情欣赏了属于海南岛的乡土文化盛宴。
作为海南文化重要品牌之一的儋州调声曾被当代音乐界誉为“南国乐坛的奇葩”。2001年,儋州调声队应邀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表演20多场次,引起广泛关注。同年拍摄的儋州调声专题片,还作为旅游促销片由国家旅游局带到欧洲各国播出。如今调声活动已发展成为机关、社区群众的集体文娱活动。
黎族歌舞诗《达达瑟》,展示了黎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故事以及海南岛迷人的风光。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达达瑟》囊括了“创作金奖”、“表演金奖”、“舞美设计金奖”等全部三项金奖,并荣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编导奖”。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城市成功巡演,让人们对海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近日,崖州民歌、儋州调声、黎族钻木取火技艺等9项民间文化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股弘扬乡土文化的热潮正在当地兴起。
群众热心民间文化组织
海南爱乐女子乐团,一个纯业余的合唱团,没有任何固定经济支持,却一唱就唱了十年,获得了中国第七届合唱节金奖,并于去年11月代表我国参加为亚太经合会举行的国际合唱比赛……
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成立于1996年5月4日。该团是海南第一支经省文体厅批准成立的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合唱团。就在那年,训练不到半年的“爱乐团”一炮打响,在第三届中国合唱节上夺得银牌,一时间“爱乐团”在国内合唱界名声大振。
没有任何报酬,有时甚至要自己掏钱买服装、买机票参加演出。但音乐的魅力让这些女性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海口市先后有500多名女性曾经是“爱乐团”的一员,目前固定团员有100多人。
除了合唱之外,曾经热闹喧嚣的海南岛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后也开始出现了各种文化沙龙活动。一批热心于大众文化建设或者关注社会发展的人们开始聚集一块,有关专家、学者、领导在沙龙里作主题演讲,并就某些问题和大家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引领时代风气。“冰山沙龙”、“英语沙龙”成为了海南沙龙文化的佼佼者。
对“冰山沙龙”热心支持的笑天先生评价说,“冰山沙龙”给燥热的海南一片难得的文化绿荫,装点海口的文化天空。
村民、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文化餐
今年3月8日,海口市龙桥镇永东村沸腾了,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把永东小学围得水泄不通,兴致勃勃地观看久违了的电影。自“海南百部科教电影农村行”在永东村启动,截至目前,已有32家企业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全省18个市县放映电影近2000场,观看电影的农民达百万人,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农民看电影难问题。“电影农村行”活动中,主要放映优秀国产影片和农业科教片,包括《十面埋伏》、《孔雀》、《手机》等。
每到一个村放映电影,村里就像过节一样。儋州市大成镇村民吴成实说:“10多年没看电影了。我们天天盼望这样的日子。”不仅农民高兴,企业也受益。海南电网、海南移动公司和龙泉集团负责人认为,支持百部电影下乡活动,是企业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与“工业反哺农业”的一个具体尝试,也是企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
村民可看电影,海口市民则在近段时间饱享了高雅艺术大餐。莫斯科交响乐团、克莱德曼钢琴音乐会、俄罗斯芭蕾舞团等的精品演出接二连三在海口上演,市民花100元以内即可买到门票。
一直以来,海口市的高雅精品文艺营业性演出陷入困境,每年国内外一流的文艺团体演出寥寥无几。偶尔有了,市民却因票价太高,不敢问津。今年,为培育高雅精品文艺演出市场,海口制定了相关鼓励政策。在海口举办的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演出,经审核同意后,市政府将给予每场演出补助10万元,并要求承办单位每次演出都要拿出一部分每张100元以内的低价票向市民销售。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承办单位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向政府申报精品演出项目,市里原计划今年举办14场次,至今已办和正在申办的演出项目已超过了原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