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和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科学设定学校的培养目标?长春税务学院把目标定位在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上,并通过多种举措予以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全新的课程体系
原有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袭精英教育背景下,为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的,侧重于
各个专业的标准就这样变了。税务专业在普通共同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三个模块中,加强西方经济学、外语、计算机等普通共同课的教学;在学科基础课模块中强化财务会计、法律课程的深度;在专业主干课模块中开设《税务信息化管理》、《税收筹划》、《电子商务与税收》等实用性强的课程,构建了在全国其他同类院校不多见的特色课程体系。
计算机系、新闻系,从社会需求和本系教学力量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避开大道走两边”的办学思路,有选择地开设了相关的经济理论课程和经济管理实务类课程;市场营销专业设计了四大知识结构,即宽厚坚实的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比较高深的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及其他方面的工具性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工商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实现了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新的课程体系大幅度压缩了专业理论课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的课程门数。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体现着“精专业”的要求,由以前的平均10―12门,压缩到6―8门。同时,大力增开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这样,精心构建的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精化、技能强化的课程体系,呈现在师生们面前。
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对此,长春税务学院采取了多种措施。计算机系学生参加由有经验的教师成立的工作室,承担学院多个二级网站的建设;统计系的学生参加全国人口普查;新闻系的学生利用假期到省市报社参与报社的采访、撰稿、编排;金融系学生到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部门和单位实习;外语系学生作为自愿者到亚冬会当翻译;工商系学生为企业提供营销策划、市场调研、营销推广等服务。会计系的李川林、张目两名学生经过层层选拔,从全国22所高校176名参选学生中脱颖而出,入围“CPA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名单。其中,李川林已于4月初抵达香港华利信国际公司,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带薪实习工作。张目也于6月份赴境外实习。
构建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难点不在构建,而在落实。长春税务学院明确提出,“按照双赢的原则拓展校企之间的联系,适时启动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加大了对实习专项经费的投入。经过努力,现在已建立校外集中实习点67个,校外实习基地23个。为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长春税务学院兴建了一座面积达16032平方米的实验楼,先后争取到1200万元资金,建立了多个功能先进的模拟实验室。经国家税务总局特批,他们安装了CIAIS系统软件,该软件是税务系统目前正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唯一允许在全国非税务机关安装的软件。在模拟证券交易实验室,经相关部门的同意,他们与证券公司联网,从事非现金交易的仿真证券交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过硬的“双向型”教师队伍
成为理论型与实践型兼备的“双向型”教师,是长春税务学院为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而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为此,学院制定出台了《关于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并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此外,他们安排教授实务课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业务机关或基层部门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鼓励业务课教师取得相关的全国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资格证书;鼓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从事科研工作之路;安排相关教师作为学生实习、实验的专兼职指导教师,利用指导学生实习、实验的机会,向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习。
不少教师通过调研,参与或独立整理编辑出版了《全国50所高等院校营销学案例库》、《程序设计学习指导》、《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材》、《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股票市场与股票分析》等用于教学的实用教材和辅导教材,为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提供了高质量的配套补充教材。不少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期末考试卷的内容和考试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增加了案例教学、讨论式和合作式学习,增设了上机口语、听力测试和计算机编程测试。对许多应用性强的课程,增加了案例分析之类的考试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运行几年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学院2004-2005年就业率连续高达94.90%以上,财经类专业就业率普遍高于同类院校,毕业生不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而且在考研、考公务员方面表现优异,研究生近两年考取率达到13.85%,公务员考取率平均达到35.77%,出国留学率达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