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点”,教学论在新形势下的
选择
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北师大教育学院裴娣娜教授在会上提出的“教学论回归原点”,是这次年会最受瞩目的命题。她认为:在研究中国教学实践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完善有独特体系的学说;通过多种学说的建立和支撑,促进中国教学论的发展,是现代教学论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而要实现这种发展,就要使教学论回归“原点”。
“原点”在哪里?裴教授认为:在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点,是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通过对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探讨学生如何学会学习;通过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交往活动,探讨学生是如何发展的。回到“原点”,就是要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个体与群体这些重大命题,对现代教学论的构建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思辨和提升。
回到“原点”的教学论,要研究哪些基本问题?裴教授的看法是:1、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教与学的方式,学生能否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教学论应研究的主题;2、突破单纯的学科局限,注重教学的文化性,是教学论发展应具有的理论视野;3、教学论的思维方式,应从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即“实体思维”,转向主体间的关系思维,并由此带动教学论理论视野的拓展、理论基础的转移、研究方法的转换以及教学理论的变化。
那么,教学论如何回到“原点”?裴教授认为:要构建中国教学论,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论学科进行必要的“整理”,即对中国的主流教学在进行分析、判断基础上的扬弃。为此,必须对原有理论有透彻的把握与反思,对目前诸种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对当前教学实践要有深刻的把握。
裴教授“回归原点”命题的提出,在学术界是有广泛基础的。一个时期以来,教学论研究者在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教学面向生活的话题”、“接受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的定位问题”、“群体发展还是个性差异发展”、“如何看待班级授课制的改造”、“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对传统文化应更强调继承还是更强调批判、超越”等等相关问题都进行了争论。
服务实践,教学论要回应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在“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对教学论提出的挑战”演讲中分析了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问题仍旧突出。造成辍学的原因,过去主要是经济困难,现在主要是对学习没兴趣。他认为现实对教学论的要求是:1、重新评估基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光要重视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而且要重视学了什么,怎么学的;2、研究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3、在教学条件有差距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4、研究制定教师的素质标准;5、研究提高教师水平的策略;6、研究全国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基本标准。7、研究课程和课程论。他认为,用研究成果回应这些要求,是教学论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这次会议提交的近70篇论文中,《自然分材教学实验》、《主体间共享:新课程理念下的体验型课堂》、《文化视野中的师生课堂冲突》等多篇论文,已从不同角度,对王嘉毅教授提出的部分问题作出了回应。
力戒空谈,任重道远
参加这次年会的1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讨论和大会发言中,表现出很大的理论探索的勇气和热情,但同时也暴露出因实践经验缺乏等原因而造成的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空对空的倾向。在最后的大会总结中,不少教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嘉毅教授指出: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必须联系实际。要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书斋里推演出来的问题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存在的,只会越弄越玄。
北师大胡定荣博士例举了一位研究哲学的学者的看法:“你们搞教学论的人喜欢学哲学。但你们有些人学了哲学就像吃了一块牛肉,吃完后不是强壮了身体,而是又长出一块牛肉。”胡定荣老师认为:只学了哲学的概念、哲学的表述,而不会用哲学的思想来分析教学问题,就像吃牛肉长牛肉。
不少学者强调:如果教学论不能干预教学、服务教学,就不会被决策部门重视,也不会受到一线教育实践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