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五’以来,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接受采访时作如上表述。
王旭东说,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许多国家都把强化信息技术创新放在国家战略位置,大幅增加研发投入,超前部署和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面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要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措施,赢得发展主动权。
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达1.3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16.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额的比重已超过30%。电话用户总数、互联网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取得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产品已从过去主要面向军用开始向民用领域转移,从较低性能向较高性能迈进,从模仿、仿制向自主开发突破,出现了重大的、战略性转变。
“中国芯”问世,中文Linux操作系统开发成功,TD―SCDMA产业链形成,“GT800”数字集群系统填补国际空白……“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实力得到较大提升。
专家指出,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我国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认真实施标准、知识产权和人才三大战略分不开的。“十五”期间,我国共发布通信类国家标准34项,通信行业标准468项;电子信息产业国家标准200项,行业标准437项;电子计量标准17项。
集中攻关十三个重大科技专项
今天发布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将在十三个信息产业重大项目上进行集中攻关。
这十三个项目是: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网络和信息安全、家庭网络及智能终端、汽车计算平台工程、农业信息化平台、智能交通系统、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及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将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主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要在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集成电路自给率显著提高,在信息安全和国防安全领域达到70%以上,通信和数字家电领域达到30%以上;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比重明显提高,形成全球市场5%的产业规模;电子元器件技术达到21世纪初的世界水平,基本满足电子整机发展的要求。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家庭网络、智能终端、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突破自主创新发展瓶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指出,我国信息产业创新的瓶颈在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脱节严重,一方面科研机构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创新能力很强,但大部分技术成果难于产业化;另一方面众多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实力,难以培育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2001年,37个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的年轻人,成立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致力于手机芯片和软件的自主研发。如今,这支土洋结合的团队已成为国内第一个将所有芯片做在一起,使手机尺寸达到全球最薄、最小的企业。公司总裁武平说,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他们当前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人才。虽然人才库很多,但真正有经验、懂管理、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很少,而且时时面临着外国公司“挖人”的压力。
中央制定和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的难得机遇,把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对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能出现第一代引进,第二、三代仍然引进,形成对技术引进依赖的局面。”王旭东指出,实现信息产业科技的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将实施“一体两翼”总体战略,以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和支撑产业由大到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