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看待当前投资增长过快

2006-08-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赵承 刘铮 我有话说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投资增长过快已经成为影响发展全局的问题。新华社记者就这一问题29日采访了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

投资过快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

问:自2003年下半

年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今年年初以来,投资再次加速,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8%,加快5.5个百分点,比历史上投资明显过热的1993年全年27.8%的实际增速还高出1个百分点。

由于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2002年至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1%、40.9%、44.1%和48.6%,呈逐年上升态势,今年上半年为46.3%,比2005年同期又提高5.2个百分点。

投资过快增长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阶段,从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这个阶段需要固定资产投资较多。2001年至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近30万亿元,比前二十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还多,反映了这一阶段性特征。

二是市场的推动作用明显。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推动了采矿、原材料制造等产业部门投资的快速增长,如今年上半年采矿业投资增长45.6%。国际贸易增长迅速,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更快,2005年达23.1%,今年上半年达23.4%。出口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以国外市场为导向的纺织、服装、皮革、家具等轻纺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

三是投资周期性增长的惯性作用。投资增长具有一定周期性。从2003年开始的这一轮投资快速增长,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逐渐稳定下来。这一过程一般需要延续几年,现在还处于高增长惯性作用的延续之中。

四是企业效益良好,自有资金充足。2003年至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42.7%、38.1%、22.6%;今年上半年又增长28%,同比上升8.9个百分点。效益好,利润增加多,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进一步扩大投资。

五是新的区域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投资增长开辟了新领域。国家近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开辟了广阔的新领域。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投资明显加快,6个省份中有5个投资增速超过32%。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力度也在不断加大,3个省的投资增速都超过32%。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强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力度。上半年,农村投资同比增长21.8%,加快5.5个百分点。

六是各类体制性因素是推动当前投资增长的重要原因。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大多采用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策略,投资积极性很高,很多地区高度重视投资工作,普遍采用绩效考核方法,成为投资增长的强大推力。换届效应也刺激了投资增长。

七是信贷投放过快,是投资快速增长的直接诱因。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占了全年预期目标的近86%。由于贷款增长快,使今年投资贷款增长加快。上半年,城镇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增长29.8%,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8个百分点。贷款的加速投放刺激了投资的过快增长。

由此可见,对合理的投资因素,如发展阶段性、政策性方面的因素,应当肯定,对不合理的投资因素,如盲目攀比速度,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等,则应当及时加以纠正和消除。

投资过快影响经济稳定和可持续性

问:投资增长过快对经济运行的危害是什么?

答:投资过快增长对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一是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投资过快增长,必然加大对原材料的需求,引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最终必然传导到消费价格的上涨。上半年,我国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1%,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5.1%,有色金属和电线类价格上涨24.8%。

二是加大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近几年,我国投资快速增长,使得能源需求进一步扩大,能源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投资的过快增长也加大了环境的压力。尽管一直在关停并转污染企业,但许多污染项目有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

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长期看,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而不是单纯的投资,投资增长过快,势必进一步扭曲投资消费关系,既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不利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前,不少投资项目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特别是国有银行贷款,投资效益偏低,一旦经济形势有变,可能导致大量不良贷款,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消除投资膨胀的制度基础

问:应采取哪些措施控制投资过快增长?

答:对于当前的投资形势,既要高度重视,充分估计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性,切实加强监测,及时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加快,但也不能惊慌失措,要看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应的调控部门对此早就洞若观火,并已经采取了措施,随着政策措施的到位,整体投资形势可望运行在比较正常的轨道上。

首先要统一思想,把各部门、各地区的思想切实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既要认识到,当前的投资形势是复杂的,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仍必须依靠投资的增长,不能因为投资增长偏快就否定一切,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好、发展好投资增长中的积极和合理因素;也要认识到,当前的投资增长速度确实偏快,对于其持续过快增长的危害必须高度警惕。

要充分利用近几年来积累起来的宏观调控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一各级政府的思想,加强对投资运行及其相关领域的监测,适时适度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优化投资结构,有效发挥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防止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

其次,加快影响投资增长体制性因素的改革。一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加快改革,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的功能回归到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属于政府本身的功能上来,逐步减少、最终取消政府对非公共产品直接投资的功能。眼下要特别制止政府变相为企业投资担保的问题,消除投资膨胀的制度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使投资走上健康增长轨道。

二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改革促使商业银行行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既考虑盈利也考虑风险,既考虑短期也考虑长远。

三是切实改变干部政绩考核方式,改变以“GDP论英雄”现象。建立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要求的、全面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