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被认为是中国酿酒葡萄的最佳产区之一 |
●许多种植户认为种葡萄无利可图,频频毁苗 |
●商家和种植户之间怎样才能实现“共赢” |
8月27日,宁夏酿酒葡萄丰收在即,记者到宁夏林果站采访。就是在这里,去年发生了多家知名葡萄酒厂家抢购葡萄的风潮,对当地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据林果站的刘副站长介绍,今年仅山东一家葡萄酒厂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就兴建了5000亩葡萄园。所以,今年即使出现抢购风潮,但不太可能会像去年那样激烈。
宁夏贺兰山东麓,干燥少雨、光照充足,灌溉条件充分,各类污染少,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使这里特别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前来考察的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这里是中国酿酒葡萄的最佳产区之一。2003年4月,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贺兰山东麓所产的葡萄酒,成为全国第三个获得原产地地域保护的葡萄酒。
天时地利俱占,葡萄抢手,种植户高兴,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前景看好。然而,有识之士却为记者描绘了一幅幅不应忽视的酿酒葡萄百态图。
葡萄种植户为何挖苗毁园
9月初,宁夏贺兰山将迎来酿酒葡萄的收获季节。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使这里成为我国知名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
农民为什么要挖苗毁园?有人告诉记者:种葡萄无利可图。
宁夏葡萄在近6年中遭遇5次冻害。特别是2003年的特大冻害,除2万多亩鲜食葡萄受冻害较轻外,7万亩酿酒葡萄受冻害竟有一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2004年,宁夏酿酒葡萄继续减产,亩均减产超过50%。大幅度减产,再加上收购价偏低,对于总产、单产都不高的酿酒葡萄产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按专家预测,正常年景,宁夏葡萄每公斤收购价应在1.8元以上。但最低时每公斤只卖到1.2元。这样的收购价格,让种植户的心都凉透了。挖苗毁园,也就成为必然。
青铜峡市种植户薄汉利有15亩高产葡萄,优质葡萄苗是从山东引进的。2003年,他的收成不错,本想该有八九万元的收入,结果竟然卖葡萄难。当地两家葡萄酒厂拒收,他只好通过关系找人,等了4个小时,最后才以每公斤1.3元的价格卖出,比预想的收入少了一半。
有关部门对整体经营最好的芦花台地区调查,葡萄种植户40%亏损,30%保平,30%微利。而问题严重的葡萄基地,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甜甜的葡萄,对一些种植户来说,剩下的是酸,变成的是苦。
销路不畅之后忽起抢购大战
许多人都没有想到,在宁夏的酿酒葡萄连续几年销路不畅的背景下,2005年会突如其来发生葡萄抢购大战。
宁夏现有酿酒葡萄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能力超过5万吨,但实际生产葡萄酒只有2万吨左右,加工能力远远超过葡萄原料总量。宁夏完全可以自我购销、加工。但是,当地的一些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弱,产品在全国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较低,还没有形成龙头带动作用。部分企业由于存货较多,运转困难,便压低原料收购价,甚至不能及时兑现收购款。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受挫,挖苗毁园的事件接连发生,葡萄产量也因此一降再降,这实际上为原料争夺战埋下伏笔。
抢购大战终于在2005年9月爆发了。加入这场大战的,除了宁夏本地酿酒企业外,还有山东、北京等地的酿酒企业。外地企业出的价比较高,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许多种植户逐利而为:谁定的价高就卖给谁。酿酒葡萄的收购价一路攀升到每公斤4.4元,最高的竟然达到5.10元。
抢购大战后来酿成激烈冲突:一家企业收购的葡萄,被另一家企业拦在了路上,堵路、砸车,最后惊动了公安机关。双方各执一词:当地企业认为,酿酒葡萄基地是我们多年投入、扶持才建立起来的,种植户与我们签有合同;外地企业表示,原料收购是市场行为,种植户愿把葡萄卖给谁,是他们自主的行为。
对农民来说订单的约束力实在有限。据介绍,宁夏玉泉营地区80%以上的葡萄种植户都和当地的企业签订了合同,但最后履行合同的只是少部分人。对不履行合同的种植户,企业也没有办法。经历了几年歉收和亏损的种植户,终于迎来一个翻身的机会,他们的葡萄第一次卖了个高价。青铜峡市一个种植户告诉记者:2004年,他大量投入,仅为葡萄施肥就有14次之多,结果收了4万多斤葡萄,最后只卖了3万多元;2005年,他施肥的次数少了,葡萄只收了3万多斤,居然卖了7万多元!如此反差,令他感慨万千。收购价是把“双刃剑”:低了,侵害的是种植户的利益;高了,降低的是企业的效益,忽高忽低,这样的抢购大战对谁都不是好事。
当地产业的病根何在
现在,宁夏酿酒葡萄的低产园占了60%,部分基地的缺株率也达到60%。宁夏的葡萄“病”了!
有人认为,宁夏属高寒地区,这里的酿酒葡萄曾经六年五冻。冻害是宁夏葡萄产业的大敌。
但是冻害本来是可以尽量避免的。专家指出,宁夏一些葡萄基地之所以频遭冻害,环境不是主因,主要是经营者急功近利,采用了不该采用的自根苗平栽法。调查表明,宁夏两家规模较大的酿酒葡萄基地,自根苗居然占了90%!自根苗最多只能抗零下7℃的严寒,而宁夏土壤低于零下9℃的天气每年都在18天以上!专家断言:葡萄根系采用不良,导致遭受低温冻害,是宁夏酿酒葡萄连年减产、缺株断苗、产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其实,冻害并非无技可防:只要采用抗寒砧木嫁接苗等技术,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冻害。
此外,忽视培肥、不按技术规程操做、扶持资金不到位等也是影响宁夏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而对于宁夏一些葡萄酒企业来说,观念陈旧,缺少开拓精神和长远规划,是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企业,在重视基地建设和加工规模的同时,没有花更多的精力去创自己的品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结果,有了品牌,知名度不高;有了好酒,卖不出好价。有的企业甚至靠卖原料酒度日,将自己的酒贴上人家的标签出售。
纸上规划怎么才能变为实在利益
令人惊奇的是,经历了几年来的大起大落,宁夏葡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退反增。李玉忠告诉记者,惠彬公司现在只有3000亩葡萄。但就是这点葡萄,也吸引了外界的目光。2005年,张裕、王朝、丰收、长城等国内知名葡萄酒厂纷纷上门,寻求合作。就连外国企业也不甘落后,仅法国就来了三批。最近,山东张裕集团又与宁夏农垦集团签订协议,计划用3年时间在贺兰山东麓建成3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原因很简单:用中国葡萄学会秘书长晁无疾的话说,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称得上是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原料之一。
这让宁夏的有识之士对自己葡萄产业的优势看得更清楚了,让决策机关的信心也更坚定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自治区决定加快葡萄产业的发展,计划到2010年把葡萄栽培面积由现在的14万亩发展到30万亩,葡萄产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为此,有关部门接连制定相关文件并贯彻执行。
今年6月,宁夏召开葡萄产业发展现场观摩会。会上,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表示,宁夏葡萄产业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标准化生产重视不够;市场营销体系还处于卖原料的阶段;品牌的培育、宣传、保护不够;农户、基地与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针对这些问题,赵廷杰表示,宁夏要努力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国内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从根本上改变种植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批量供应能力低的状况,争取在品牌经营、市场开拓、特色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
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酿酒葡萄基地得到快速发展,适合酿酒的优良葡萄品种,得到了推广和普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品种区域化试验和研究,我国目前的酿酒葡萄产业已取得重大成果,2001年栽培面积已发展到4.8万公顷(72万亩),占全国葡萄总面积的19%。目前我国酿酒葡萄基地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的山东半岛、天津地区、昌黎地区和辽东半岛;河北省的沙城;甘肃的武威;宁夏的银川;新疆的石河子等地区。以上地区所栽培的主导品种是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美乐、西拉等红葡萄品种及霞多丽、贵人香等白葡萄品种。近几年酿造白兰地的白玉霓葡萄也有大面积栽培。
■中国的酿酒葡萄种植相对分散,这与世界酿酒葡萄产区非常集中的特点不大相同。中国的酿酒葡萄产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相距都在2000公里以上,而法国波尔多葡萄产区面积虽是中国酿酒葡萄产区的1.5倍,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距离也不超过130公里。我国的葡萄种植区气候特点各异,既有世界最寒冷的通化产区,冬季气温在零下40℃,只能种植抗寒性较强的山葡萄;也有世界最炎热的吐鲁番产区,夏季气温高达45℃;还有海拔1500米以上的云南高原弥勒产区;有在沙漠边缘的甘肃武威产区;也有依山的银川产区;有傍水的渤海湾产区;有温凉气候的怀涿盆地、石河子产区;也有夏季高温多雨的黄河故道产区。(辑自中国葡萄酒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