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型合作医疗造福海南农民

2006-09-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我有话说

截至7月1日,海南省18个市县、洋浦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并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全国提前两年全面推行。目前参合农民人数为362.72万人,全省农民总体参合率为72.35%,已有21万人次从中受益,补偿金总额达3644.91万元。

农民大病多受益、小病受小益、无病也受益

8月24

日,三亚凤凰镇羊新村,53岁的农民陈永乐坐在“凤凰镇合管站”的长椅上专心致志地数着一大叠钱,不一会儿,他露出笑容,在一张“三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收费结算清单”上按了个红手印。这一按,15000元的住院补助便到手了。

8月25日,在临高县人民医院,东英镇博纵村农民陈通在给儿子办理出院手续,他惊讶地发现手术费用明明是1700元,可医院才收969.76元。原来儿子是参合人员,医疗费减免了将近一半。

据了解,海南省每位农民的参合金额为每年52元―70元之间,其中农民个人出资10元,其他由国家财政、省市县财政补贴。海南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个人利益为宗旨,采取了硬措施:不消费者,10元参合费累计入个人账号,不得转为他人保证个人资金积累,各市县及时调整报销范围、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不断扩大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范围,随时将符合条件的厂矿、农场医院、村卫生院等机构纳入定点范围,以方便农民就近看病;扩大全省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参照城镇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执行;各市县、开发区建立合管站,从组织机构保障落实等。

由于政府支持,措施到位,新型合作医疗不断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使参合农民大病多受益,小病少受益,无病也受益。

卫生院医生上岗了、床位住满了、有钱进账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注入了活力,据统计,今年新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市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普遍增加了30个百分点。

屯昌县原来有11个卫生院,很少有人来看病,一个月下来,医院收入好的也就4000元。不少卫生院的大夫都自谋职业去了,留下二、三个医护人员支撑着门面。从去年5月份,全省在试点市县基础上,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卫生院由不景气变为“车水马龙”,农民参合拿药、看病,每天就诊量达200多人次,大夫回来上班了,病床排队,打吊瓶的病人坐满走廊。一个卫生院每天的收入就有上千元,一个月下来,每个卫生院起码收入3万元。

定安县有卫生院14个,每个卫生院有医护人员20来名,政府保证发放这些人员的总工资金额的38%,其余由卫生院自己解决。以前,卫生院没有收入,医护人员领点工资便另谋差事做,现在人员都归队了,效益好的卫生院每月收入达6万元左右。

农村卫生院亟待培养和输送人才

据了解,海南省委省政府为保证参合农民享受优良的基本医疗服务,制定并实施了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规化,计划用四年时间到2007年基本完成农村卫生院的改建工作,目前全省已完成171个农村卫生院的改建。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对卫生院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班。

然而在参合农民覆盖量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卫生院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医疗水平不达标是眼下最突出的问题,全省农村卫生院几乎没有一个本科毕业的医护人员,大专学历者也是寥寥无几。有些农村卫生院有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没有学历。以临高县为例,全县拥有主任医生职称的仅有2人,副主任医生职称的11人。大部分农村卫生院医生都是“全科医生”,既要看内科、外科,也要看儿科、妇科。

于是一个岌岌可危的问题摆在我们眼前: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兴起,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农村卫生院的人才匮乏该怎么解决?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效机制,在解决“医生上岗、床位住满、收入进账”之后,为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培养和输送人才是当务之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